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抢过艺术传承的“接力棒” ——“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进行时

时间:2018-07-19 来源:福建日报

工作人员小心布展(资料图片)。    福建博物院 供图

陈叔侗(右二)带领工作人员对作品进行注释(资料图片)。    福建省美术馆 供图

引言:福建具有深厚、层次丰富的文化生态,并形成了既重传承又能开拓的“闽学”文脉,涌现了一批彪炳史册的艺术大家。但由于种种原因,福建历史上还有不少优秀的书画大家未能被全面地研究和宣传。当下若再不进行抢救性的展示、研究与宣传,他们可能就将淹没在历史之中。

从2011年起,福建省文化厅在全国范围内先行探索、启动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有计划、有规模地推出闽籍书画名家系列活动,挖掘名家典范,填补学术空白,为抢救、研究、保护、传承我省老一辈书画艺术家丰硕成果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我省美术书法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福建美术书法史做出了贡献。这是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文物活起来”指示精神,以及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具体行动。

暗黄色的灯光笼罩着一圈展柜,里面陈列着一件件书画精品文物,慕名前来的民众、书画家、收藏家驻足凝视,感受英华盈目,咫尺乾坤。上月,“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张瑞图书法艺术展”在福建博物院举行,这是一次书画精品之荟萃,再现了张瑞图的艺术人生和创作成就,给广大群众和书法爱好者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熏陶。

“每次观罢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推出的书展,都能让人既吟咏诗文又陶然书艺,领略风尚、品味经典。”一位书画爱好者感慨道。

自2011年福建省文化厅启动实施了“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以来,这样的艺术盛宴已经举行了十四次,包括章友芝、朱棠溪、沈觐寿、陈子奋、赵玉林、谢义耕、伊秉绶、沈耀初、周哲文、黄道周、李耕、张瑞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展陆续推出,这是观者之“有幸”,更是传者之“有为”。

去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伊秉绶书法艺术研讨会上感慨地说:“福建省文化厅组织开展‘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也是福建一个重要的文化牌品。这么多年陆续推出闽籍书画名家系列,体现了文化工作的一种担当和情怀。”

只选精品 四方“求字”

本次张瑞图书法艺术展,在本省馆藏的基础上,特向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全国各大博物馆以及知名收藏家借得其遗存书画60余件,诚为珍罕之举,吸引许多书画家、收藏家等不远万里专程赶到福建观展。

这样的珍罕之举在“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的每次展览及筹备中重复上演。

“我都没有见过这么大尺幅的作品!”李耕的孙子在今年2月举行的“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李耕中国画艺术展”上,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了坚守‘只选精品’的原则,我们都会亲自登门拜访私人藏家,说实话,碰壁不少!”福建省美术馆副馆长邱志军说,藏家们不轻易借出作品,主要是考虑到借出的藏品如果没有被选上,会影响到市场交易。

面对担忧,工作人员向藏家们解释,所有征集来的作品都会经由文博系统、美术类和专门研究某个名家的专家进行评选。以“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李耕中国画艺术展”为例,专家们只从仙游博物馆馆藏400多张中选出30张,福建省美术馆馆藏200多张中选出15张,社会公开征集130多张中选出25张参展。

随着不断规范,各博物馆日趋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一般都不会轻易出借本馆文物。但在筹备“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黄道周书法艺术展”时,故宫博物院表示,馆藏共27件黄道周的藏品,除了有6件处于休眠状态外,其他21幅任由挑选15幅,广西博物馆则认为和福建博物院经常有业务联系,更是免去了借展的费用。

“在筹备过程中既有碰壁的地方也有令人感动之处,这些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支持。”福建博物院副院长张焕新说。

条件苛刻 不断升级

对辛苦筹集的藏品,保障运输安全是首位。为此,组织者公开招标具有国家文物运输资质的公司,采用顶级的专业运输设备,全程监控、保障文物。但做书画展览,不仅要保障运输安全,还要避免布展风险和控制展厅自然条件。

“确保符合展览条件,对温度、湿度、照度和紫外线均有严格的要求。展厅的灯光除了要防紫外线灯光外,照度也不能大于50勒克斯。”张焕新说。

在筹备黄道周书法艺术展时,故宫博物院调研后认为展览条件不符合其标准,起先拒绝了福建博物院的筹集请求。原来,黄道周作品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北部,北方的博物馆要求相对湿度为53%~57%,南方的博物馆的湿度要求为58%~62%,湿度方面的要求产生了差异。尽管福建博物院的通柜本身具备恒温恒湿的条件,但因年久老化,功能不够稳定。为此,省文化厅投入资金对通柜进行改造,特地添置了恒温恒室机,以满足故宫博物院对其出借的15幅书画的保护要求。

[strong]    闽籍艺术“接力”相传[/strong]

在“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推出的书法艺术展上,书画均配有译文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黄道周书画展的译文全部出自一个85岁高龄的老先生、福建博物院退休专家陈叔侗之手。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动辄上千字的作品都是他一个一个字亲手翻译、校对的。陈叔侗除了对黄道周的作品释文外,还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除举办福建书画名家的系列展览外,还为每个展览都举办了一场针对性的闽籍书画名家艺术研讨会。省文化厅社文处负责人介绍,各个展览展出的作品、文献资料都将结集成册,由国家权威学术出版社发行。目前,已经出版了《章友芝作品集》《沈觐寿书法艺术》《赵玉林书法作品集》《伊秉绶法书》等大型书画册。

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说:“我们组织实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从古代到现当代,从书法到绘画展,从办一个专题展览到出版一本作品集,再发展到开一场专题研讨会、办一场专题讲座,组织一次作品巡展,做好一个数字化记录,抢救工程‘六个一’我们是越做越带劲,最大的目的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传承、弘扬福建优秀传统文化,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的声音,打造福建文化品牌。”

“现在公众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品味越分越细、需求越发多元,我们要提升供给水平。”陈吉也是书画行家,“抢救工程”中,从协调美术馆、博物馆到地市、县区办展,从筹集资金,到动员藏家拿出珍品参展,他干得不亦乐乎。他表示,大量细致的抢救工作能为后人提供一手资料,这才是实实在在地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弘扬和传承。他认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对于抢救工程来说,就是要落实到一个个展览中。

业内人士表示,抢救工程“六个一”,对名家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是一种承上启下的接力赛。抢救或者保护,都不是为了让它孤立的静止,而是一代代人通过再研究、再探讨、再利用来传承艺术和精神。

随着“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一次次成功举办,漳州、仙游、宁化、泉州等地也主动参与,与省博开展合作。日前,省文化厅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文化部门积极做好“闽籍书画名家抢救工程”系列活动的推荐申报工作,把各地历代书画名家推荐出来,省文化厅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符合条件的将列入工程活动系列,让这项工程可以持续推进,深入挖掘、全面展示福建历代名家艺术成就、文化艺术内涵,为研究福建美术书法史提供珍贵资料,让闽籍书画名家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