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南安七旬剪纸师:一张红纸裁出万种风情

时间:2018-07-16 来源:侨乡科技报

王培元刻纸作品《天女散花》

王培元正在刻纸

相比木雕、石雕等传统技艺,在泉州,传统的剪纸技艺比较少见。但在南安市霞美镇,79岁的剪纸大师王培元仍然坚守着这一项技艺。近日,记者走进霞美仙河村,了解王培元的剪纸人生。

8岁学剪纸 作品上千幅

日前,记者来到仙河村新罗文体中心,这里汇聚了王培元数十年来的刻纸作品。“这里原是村里废弃的小学,经过简单修缮后,我们把它用来展示各类刻纸作品。”记者跟随着王培元的脚步走进了他的创作领地。“这是‘四美图’,这是‘天女散花’,这是‘嫦娥奔月’……”一提起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王培元如数家珍。他介绍,这些作品有些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有些是近期才完成的。

“剪纸讲究稳、准、巧,下刀前就要构思好剪什么图案,怎样剪……”说话间,王培元便拿起剪刀,将一张红纸拿在手上,纸随刀动,摊开手掌后已是栩栩如生的图案。

据王培元介绍,他的剪纸技艺是8岁时从父亲那学来的。“当别的孩子玩泥巴时,我却对剪纸感兴趣。”王培元介绍,闽南有贴“过门签”的习俗,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贴着刻有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的“过门签”,如“天赐福”“大发财”“新年好”等。逢年过节时,他便和父亲走街串巷,拿着“过门签”去卖。

王培元告诉记者,他15岁时因没考上初中,便在家潜心练习刻纸,一练就是整整5年。20岁时,面临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王培元暂时将剪纸搁置一旁,转而当起了普通工人,直到1990年提前退休后又重新专注刻纸。在当工人的日子里,王培元走遍了大江南北,工作之余自学书法、国画、根雕……随着阅历的增长,王培元的刻纸愈发显得流畅、生动。

他创作了“泉州十八景”剪纸

在王培元的诸多作品中,一幅巨幅长卷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作品我用了半个多月来镂刻,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王培元告诉记者,该幅作品名叫《红楼十二钗》,长约235厘米,宽约37厘米。

“为创作作品,我还翻阅了《红楼梦》,详读书本描述的情节,掌握每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才进行创作,以前精力充沛时,可以好几个小时不休息,现在要再刻这样的长卷真是有心无力了。”王培元不禁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王培元还创作了“泉州十八景”剪纸,这些作品均是透色刻纸。“透色刻纸是把绘画好的图案勾线剪刻,然后把彩纸附在第一层刻好的纸后,刻掉不需要上色的地方,留住需要的色彩。”王培元介绍,透色刻纸工艺更为繁复,制作一幅作品少则几天,多则1个多月,而且要一刀无误。他刻纸的时候,会一次性采用15张纸同刻,线条疏密不一,有些线条甚至只有1毫米,不仅考验刻工,更考验手艺人的耐性,刻纸前,还要去现场取景,再起稿创作,才算是自己的作品。

现在,每天摆弄铅笔、刻刀、剪刀,对王培元来说就是最大的乐趣,剪纸仿佛成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了他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