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一方墓志铭揭开名宦郑一濂身世

时间:2018-06-15 来源:泉州晚报

是研究明代中晚期惠安官宦家族面貌、政治处境与社会交际关系的重要史料

郑一濂墓志铭提供了研究新资料

郑一濂曾在惠安一片瓦寺与戴一俊等旧社故人一道觞咏啸歌。图为一片瓦寺外景。

交接墓志铭前,郭民富(左一)、郑炳堂(右一)与收藏墓志铭的村民黄惠章合影(图片由郭民富提供)

郑一濂为举人出身

◀郑一濂故居如今仅遗础石、残垣。

▲仕尾郑氏家族为荥阳衍派

仕尾村内古朴的郑氏家庙

仕尾郑氏作为明代惠安地方的一支望族,数百年间贤能辈出、簪缨相继,曾任广西思恩府同知的郑一濂便是其中杰出代表。近日,文史学者们在泉港村民家中发现了一方郑一濂的墓志铭。此次发现为研究名宦郑一濂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学新资料……

一方墓志铭重见天日

今年5月初,泉港区方志办文史专家郭民富连续数日寝食难安,心里好像搁着一块大石。这种焦虑源于5月1日他从泉港区政协文史委主任柯秀明那看到的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拍摄的都是存于泉港一位村民家中28年的一方墓志铭。

“当时看到这方墓志铭的一角赫然写着‘思恩府同知瞻云郑公’字样,我立马联想到惠安仕尾名宦‘郑一濂’。放大看,恰好左下角有‘讳一濂’字样,同时发现碑上有曾任明朝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的黄克缵撰文署名。心里又是惊喜、又是焦急。”郭民富告诉记者说,“喜的是,郑一濂的墓志铭终于重见天日了。忧的是这方墓志铭置于村民家中,随时都有得而复失的可能。”郭民富迅速拿起手机联系并登门拜访保管墓志铭的村民,并且通知惠安郑一濂家族后裔成员,希望能尽快完成墓志铭的交接并对其进行妥善保管,同时着手开展相关的墓志铭解读、研究工作。

5月5日立夏当天,郭民富与郑氏族裔郑炳堂、郑春桂驱车赶往泉港那位村民家中。当从村民手中郑重接过郑一濂墓志铭时,郭民富悬在心头的大石才落地,他知道,一段蒙尘的历史即将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铭文内容基本完整

这方墓志铭篆盖文为“明·明奉政大夫思恩府同知瞻云郑公暨封宜人杜氏合葬志铭”,从文中提及的合柩时间——崇祯四年(1631年)来看,此墓志铭已有387年的历史。

据惠安郑氏宗亲联谊总会秘书长郑成法介绍,这块墓志铭为黑页岩质地,长88厘米,宽58厘米。或许是因被村民收藏过程中有受损,已裂成三块。幸运的是,铭文的内容基本保留完整,仅有个别字眼缺失,且不影响对于铭文内容的识别。郑成法称:“墓志铭的铭文共2228字,宛如一幅书法艺术作品。这方墓志铭是填补廉吏郑一濂史实空白的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是研究郑一信、郑一濂家族渊源及社会关系的重要信息资源。”

铭文内容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在介绍郑一濂的出身以及他艰辛的仕途之路,后半部分则主要介绍其家族成员的社会关系、婚配情况等。

填补史料记载空白

这方墓志铭所属的主人为明朝人郑一濂,字君顺(后更字为“瞻云”),号三岩,惠安古十七都西溪(今紫山镇仕尾村)人。他是明嘉靖贡生、一代宿儒郑琛之孙,也是明嘉靖进士、名宦郑一信的从弟。

郑成法介绍称,明隆庆五年辛未(1571年),郑一濂被明廷授予广西横州(今广西横县)知州一职;明万历二年(1574年),擢升为广西思恩府(今广西武鸣县)同知(即知府的副职);明万历九年(1581年),因招抚李白威余寇,屡受上司的奖赏和推荐。正当他仕途得意之际,竟遭忌妒者恶毒诽谤和中伤,郑一濂盛怒之下致仕,回归故里。

在诸多志书、文献当中皆有郑一濂的记载,部分还有他的传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称:“郑一濂,福建惠安人,举人,万历三年(1575年)任(思恩府知府同知)。”清嘉庆《惠安县志》则称:“郑一濂,一信从弟,广西思恩同知,有传。”清乾隆《泉州府志》曰:“郑一濂,字君顺,惠安人。嘉靖乙卯(1555年)乡荐,授广西横州知州。大播恩信,横人歌之曰:‘惠之郑,司横政,蔼如春,照如镜,教诲尔士福我民,江无盗贼山宁静,祝公千岁长胥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福建通志》也如是记载。不过,综观之前掌握的史料,都没有对于郑一濂生卒时间的详细记载,而这次面世的郑一濂墓志铭,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对铭文的解读,我们发现,郑一濂生于明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年),享年63岁(虚龄)。

另外,在铭文中我们看到黄克缵对郑一濂溢美有加:“大夫生而神明标令,姿颖天逸,禀文学公(指郑琛)之旨,与伯兄宪副石岩公(指郑一信)如双阳并峙,高插天表。”郑一濂的形象经此一描述,更加饱满地被雕琢出来,这同样是之前史料所不具备的。

里人为其揭石立碑

郑一濂的仕途之旅可谓“先扬后抑”。根据墓志铭所述,他是以举人身份在赴吏部应选(即谒选)的情况下,被挑中出任广西横州守的。横州,位于旧时的西域地界,区域狭小、困厄,军民住地比邻野兽出没之处,人与兽交错而居,因而土地荒芜过半。上任伊始,郑一濂身先士卒,亲手复核田亩,运送粮草,招募劳工,分垦荒地,同时均平田赋,废除不合理的农耕条款,等等。3个月后,政绩显现,横州的老百姓高兴得载歌载舞,颂扬之声不绝。后来,郑一濂又荡平豆蔻山盗匪,昭雪冤案,捐俸建学校、修孔庙,可谓功勋卓著。

该墓志铭称,明万历二年(1574年),郑一濂被擢升为广西思恩府同知,而据《广西通志》记载,其上任时间是“万历三年”,造成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当时文书传递较慢。郑一濂走马上任的思恩地区,民风剽悍,九大土司的酋长又多专横暴戾,局势不容乐观。不过,郑一濂到任后,约束军令,重振军威,后来更依靠安抚政策平息了一场山雨欲来的骚乱,起到了促进安定团结的作用。

经此风波,郑一濂奉命“视篆象州(今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在那里,他同样威恩并施,既压制住了当地的酋长覃扶僚,又使百姓感受到了朝廷的恩泽。百姓对他心悦诚服,一如在横州时的情形。

万历八年庚辰(1580年),郑一濂屡获举荐,入朝觐见时照例应该再加擢升。没想到的是,有嫉妒贤能者竟以他在出视象州时财政收支不及格为由,要他停职待用。后来,又有上级官员在毫无征兆的情况,对郑一濂“以遣牌事劾”。忧愤难平的郑一濂于是解下印绶,辞官返乡。

悠游山水觞咏啸歌

据黄克缵所记,郑一濂归乡后,“与旧社故人结青松白石之欢,诗益工,而作益富。经术则有《尚书家督》,诗则有《北征》《西游》《狮峰》《城南》《东园》诸稿”。郑一濂还曾与郑一信一起悠游山水,纵酒歌咏,自得其乐。他在邑西的一片瓦岩,又与戴一俊等旧社故人一道觞咏啸歌,结下深厚友谊。

据郑成法介绍,清《螺阳文献》卷十九载有郑一濂的一首排律五言诗《立秋苍梧夜泊》。诗的全文如下:

凉风初入簟,大火正西流。万里分乡县,孤槎傍斗牛。海云迷旧国,滩月忆同游。夜籁澄空聒,蛮烟爽气收。雁鸿惊涨海,兰芷歇芳洲。岁物仍还转,孤生汉滞留。十年飘骆越,双鸟隔神州。梦逐梧枝冷,魂招枫树幽。情深宋玉赋,兴动季膺秋。怀菊迟征士,甘瓜忆故侯。

“这是一首愁怀诗,悲秋悯志的情感贯穿始终。写作时间恰是郑一濂罢官归里时的明万历九年(1581年)立秋。作者在归里途中,夜泊苍梧城(今广西梧州市),思绪万千,夜不能寐,故而写下这一诗作。”郑成法认为,作者以诗明志、以景抒情,抒发胸中愤懑,以及对兄长郑一信的思念和牵挂。开头的“凉风初入簟,大火正西流”,表面看来是作者在写初秋的天气:酷暑渐退,凉风入簟(即竹席),其实表达的却是作者罢官时的愤恨之情和悲愁情绪。

据墓志铭载称,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郑一濂因疽病发作而辞世。铭文对其评价曰:“大夫玉立丰下,坦坦光霁,城府都捐,居里闬(bì),喜为人解冤释竞,出庾粟以赈饥。里人揭石而碑不朽焉。”郑一濂就是这么一位受人敬颂、爱戴和怀念的名臣。

可惜,我们遍寻紫山镇仕尾村,那块明代乡民为郑一濂立下的石碑却早已湮没不见。郑一濂故居如今也仅遗础石、残垣。

官宦世家交际网浮现

郑一濂墓志铭除了由赫赫有名的黄克缵撰文外,还由“赐同进士出身、中奉大夫、广西布政司右布政使、前湖广按察司按察使、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奉敕整饬罗定兵备、广东按察司副使、历知长沙松江顺德三郡事、晚眷生庄毓庆”篆盖;由“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留部候考选、前广东廉州府钦州灵山县知县、婿黄学元”书丹,从中可窥见当时郑一濂家族雄厚的人脉资源。也许有人会刨根究底地问,黄克缵为何要为郑一濂亲撰墓志铭?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两家人是姻亲关系——“缔儿女之盟于光笔张年丈家”。张光笔即举人张遴,从铭文推断,他应该是黄、郑两家缔结姻亲的牵线人。

这方墓志铭的后半部对郑一濂的夫人、子嗣,一直到玄孙辈后裔,皆有介绍。而且对郑一濂后裔的婚配情况,亦有涉及。从这些介绍中,可以勾勒出明代郑氏这一族的部分社会关系网。古时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观,也在这些文字的述说下,有所展露。

而据郭民富编著《刘会望海》一书称,郑一濂与惠安明代名宦刘会(号望海)也是数代姻亲。另据考证,郑一濂家族与惠安著名的张岳家族、黄森家族、庄应祯家族等,也都有姻亲关系。此次郑一濂墓志铭的发现,则让当时惠安官宦世家的社会交际网更多面地呈现了出来。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员黄真真表示,这方墓志铭记载详尽,相信未来通过更深入的研究,能对明代惠安历史人物圈有更多的发现。这方墓志铭是研究明代中晚期惠安官宦家族面貌、政治处境与社会交际关系网的重要史料。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