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陈光纯:力践“教育救国”的华商

时间:2018-05-25 来源:泉州网

泉州市区中山路345号的陈光纯故居,泉州东北学府路顶埔执节宫的“蓝园陈光纯先生之墓”均被列为泉州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陈光纯(1853-1924年)系南安市梅山蓝园(即今之“官园”村)人,幼年随父旅居菲律宾,从事经商,后继父业,胼手胝足,勤奋经营,逐步发展成为岷尼拉市著名富商。

陈光纯故居(林劲峰 摄)

陈光纯故居(林劲峰 摄)

陈光纯是个热盼祖国繁荣富强的爱国华侨。他在菲经商期间,亲身感受到菲律宾遭遇外国殖民统治下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目睹中国被西方列强蹂躏宰割之悲惨,非常痛恨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极力主张发展教育,振兴实业,在岷尼拉市创办一所华侨小学,培养华侨子女。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刺激了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强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民族灭亡的严重危机,极大地激起了包括陈光纯在内的爱国华侨对日本侵略者及西方列强的愤慨。刚进入不惑之年的陈光纯慨然叹道:中国之落后,在于文化之落后;文化之落后,在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只有发展教育,振兴实业,方能救国救民于水火。

陈光纯痛感“弱肉强食,落后挨打”,更加坚定了教育救国、振兴实业的理念,于是他数度来往于岷尼拉与泉州两地,同归侨中的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会长蒋报策一道,于1911年创建泉州华侨公会,并于1915年就任该会第四届总理,积极谋划教育救国与振兴实业事宜。

陈光纯先生家人合影,前排中为夫人魏理达,后排右一为三女陈甘敏。

陈光纯先生家人合影,前排中为夫人魏理达,后排右一为三女陈甘敏。

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先生遍访华侨众多的东南亚国家,竭力宣传民主革命,痛斥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主张推翻满清统治。冀望救国救民于水火的陈光纯,由衷拥护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慷慨认购孙中山为筹措革命经费而发行的巨额公债,并动员侨社踊跃认购,以实际行动支持孙中山革命。

1911年,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的激励,陈光纯决心践行教育救国与振兴实业的主张,将在菲律宾经商的资本转回中国,在泉州购置大片土地,先后在鲤城中山路及花巷等地建屋110多幢,办学校、开店铺、设工厂,矢志发展教育与实业。

当时,泉州实业经济较少,陈光纯除了在中山北路开办多家食品店铺之外,重点投资开办一家卷烟厂,厂名叫“永康成”。该厂址在泉州花巷口中山路东侧,是一座钢混结构的三层高楼,面积3000多平方米,成为当时第一家现代工业企业,也是当时中山路第一座高层建筑。后来,该楼为泉州新华书店使用。

岁月沧桑凝聚在故居中(林劲峰 摄)

岁月沧桑凝聚在故居中(林劲峰 摄)

泉州于明清之际,私塾遍及城乡,以传播儒家思想为主要教学内容。辛亥革命之后,仍延续着私塾这种陈旧的教育形式,只有个别私塾为新式小学堂,其教育内容也仅限于国文、算术两门课。主张发展现代教育的陈光纯在开办卷烟厂的同时,与华侨富商洪明炭先生合作,在泉州创办第一所有数、理、化课程的“启明中学”。

陈光纯矢志不移地践行发展教育与振兴实业的主张,于1917年偕夫人魏理达毅然返国定居于泉州。与陈光纯夫妇同时回国定居的还有他们的三个女儿,长女陈慈义、三女陈淑美(陈甘敏)、四女陈淑玑。

陈光纯返国定居第三年的1919年,“五四”运动风起云涌。陈光纯在痛感“弱国无外交”之际,又仿佛透过黑暗看到中国天空露出了曙光,从而进一步点燃了办学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激情,他当即决定将刚刚落成的原本拟作家居的宏大住宅区,即现在花巷内30号三层红砖高楼改为校区,独力创办起“启明女校”。自己仍居住在中山路345号旧宅,即现今纳入市文物管理的“陈光纯故居”。为办好这所“启明女校”,陈光纯将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三女儿陈淑美(陈甘敏)、四女儿陈淑玑安排在“启明女校”执教,并由其长女陈慈义担任学校的教务长,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

启明女校原址(林劲峰 摄)

启明女校原址(林劲峰 摄)

名为“启明女校”,实则男女都收,而且完全免费。该校的创办,在泉州城内外引起了不少涟漪,要求报名入学者络绎不绝。该校初始为完全小学,设国文、算术、音乐、美术、体育、刺绣、手工、纺织等科目。后为满足民众求学的殷切期望,先后增办了启明补习班、启明师范速成班,往后又增设启明初中部,继而创设启明国文专修院。全校20多个教师均较优秀,如国文教师伍乔年、吴藻汀、张仰薇、黄礼贞等都颇有名气,深受学生及家长好评。学生成倍增长,学校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在泉州开元寺内准提禅寺内,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领导人许卓然、叶青眼等人于1910年创办的“西隅学堂”(后改称西隅小学),经济正陷入困境,请求陈光纯担任该校董事长,承担该校办学的经费,陈光纯慨然答应,并且在担任董事长期间,时常亲临该校督导,彰显其教育救国的坚定理念。

“五四”运动之后,人民群众求学的热情不断高涨,“启明女校”原来的校舍规模已经远不能适应办学的需求,深受青少年求学热情所鼓舞的陈光纯,又倾巨资在花巷许厝埕购买大片土地,将之建设成专供“启明女校”及其“启明国学专修学院”使用的新校区。拟建的新校区范围很广,土地面积有6000平方米,陈光纯不惜投资采用当时稀少而昂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久后在花巷许厝埕矗立的这座教学大楼,成为当时泉州城内最大、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厦门大学当年著名的历史学家张星烺教授,于1926年11月到泉州访古期间,曾登上该幢大楼,据其《泉州访古》一文所记:“三级高楼,巍峨入云,在全城中,实为第一,馀等升至屋顶高台,远眺全城风景,尽在目中。”

“蓝园陈光纯先生之墓”被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蓝园陈光纯先生之墓”被列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继续办好“启明中学”、“启明女校”、“国学专修院”以及“西隅小学”等校,陈光纯经常奔走于泉州与岷尼拉之间筹措办学经费。菲律宾华侨有感于陈光纯“教育救国”的巨大热情和成就,总是慷慨捐献,每趟筹募都如愿以偿。不幸的是,陈光纯于1924年到菲律宾岷尼拉市筹款时,由于筹募会议过于密集,劳累过度,突患脑溢血而逝于该市,享年72岁,后由岷尼拉市移柩泉州,葬于泉州东北城郊顶埔执节宫东侧,即现今的泉州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蓝园陈光纯先生之墓。

该墓由三层混凝土筑成,墓顶有个大十字架,陵园面积300多平方米,四周原建有2米多高的铁栏栅,庄重宏伟。抗日战争以后,该陵园屡遭损毁,坟埕土地也屡被侵袭,10多年前经重新整修,基本恢复原状,但环陵园的铁栏栅已不复存在。

陈光纯逝世后,其夫人魏理达继承夫志,与长女陈慈义继续竭力襄助“启明女校”、“国学专修院”和“西隅小学”等校的办学经费,直到1931年,经济发生困难,“启明女校”及“国学专修院”才不得不停办。1935年魏夫人病故,葬于陈光纯陵园。

每年清明节,陈光纯在泉州的后裔及笔者家人均会前往献花祭扫,缅怀其功德。居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的陈光纯后裔也曾多次组团返乡拜谒,感其恩泽。

本文作者吴伊望(左一)、蔡嘉源(左二)。

本文作者吴伊望(左一)、蔡嘉源(左二)。

陈光纯前妻五房第三孙子陈国全先生,系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得意门生,在菲律宾华侨华人知识界颇有影响,他为继承陈光纯“教育救国”遗志,在岷尼拉(唐人街)的王彬创办一家华文书店,并附设一个印刷厂,为华人华侨提供丰富多彩的中文书籍,并组织教师编写华文课本,负责出版发行,以满足全菲律宾110多家华侨中学及数百所华侨小学教学所需。中菲1976年建交之前,该书店是全菲律宾唯一的华文书店,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殚精竭虑!

为纪念先祖陈光纯之业绩,其后裔在岷尼拉市“南安官园陈氏宗亲会”会址创设了“陈光纯图书馆”,以纪念陈光纯践行“教育救国”之宏愿和早期在泉州发展实业之功绩,并成立“陈光纯基金会”,以加强同桑梓的经济、文化联系。

陈光纯倡导并力行办教育、兴实业以救国的精神是可歌可颂的,在当时华侨社会中也是广受褒扬的,发挥了启蒙和唤醒后人的作用。

本文作者吴伊望,系吴文良之女,亦即陈光纯三女儿陈淑美(即陈甘敏)之女;蔡嘉源,系吴伊望丈夫,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已退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