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堆剪技艺: 巧手打造屋顶艺术

时间:2018-04-12 来源:今日台商投资区


手工艺人创作堆剪作品

彩碗片是堆剪的基本材料

走在闽南地区的各色名刹古寺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建筑屋顶上各式各样华丽的“头饰”,这是堆剪师创造出来的魅力。作为“隐藏”于闽南地区民间的一种精湛技艺,始于唐五代时期的堆剪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手工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厦门、漳州、台湾、东南亚等地区,独具一格,引人入胜。

源于五代时期 为古建营造重要组成

堆剪技艺是惠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一部分。该技艺以“皇宫起”宫殿式大厝民居住宅类型为典型的营造技艺,是闽南建筑的代表,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作为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手工技艺,堆剪技艺历史悠久,它的来源还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惠安县黄氏之女厥,被闽王王审知册立为妃。某年梅雨季节淫雨不断,这天,她在宫中联想起老家房屋破漏,难以遮蔽,父母不知如何熬夜,不禁暗自流泪。适被闽王发现,特许她娘家按皇宫式营建房屋。一时府城大兴土木,相继建成许多堂皇富丽的宫殿式住宅,晋江、南安等地也纷纷仿效。而作为古建营造的一部分,堆剪技艺由此兴起。

如今,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随处可见,而一同附着于古建筑的堆剪技艺也随着时代发展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不论是双龙戏珠、九鲤献颂、鸳鸯荷香、太师少帅,还是荷下的金鱼、爬行的螃蟹、跳跃的虾、祝寿的八仙、起舞的白鹤,不同元素组合叠加,赋予了不同建筑独特的个性。

多色图案拼剪 赋予建筑精气神

一座闽南古建筑的分量要看“头”,而塑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头饰”,还取决于堆剪师的双手。在堆剪师傅的精心创作下,简单的工具和彩碗片就能幻化出闽南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

在具体的工序上,堆剪师傅要事先把壳灰、糯米饭做好,再加红糖水灰、麻绳研磨碎泡水搅拌,把彩碗剪成凤毛、麟角、龙鳞、花瓣花叶等备用。然后用画笔勾画出龙、凤、花鸟、动物等所要承做项目的图样,大的图案用钢筋、小的图案用铜条铜丝做骨架,按图样焊接,再用中沙、壳灰、红糖水搅拌灰料雕出灰塑模样。把龙鳞、凤凰羽毛、花瓣花叶等形状的彩碗粘贴在上述灰塑模型上,最后用矿物质颜料均匀上色,完工后,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便已完成。

据了解,一样的图案,如果直接烧制技法,则完工后的图案略显呆板,而如果用了堆剪工艺,整个图案如同被赋予了精气神,也更具艺术价值。一个图案背后可以延伸出一个个典故,从闽南古建筑活灵活现的堆剪技艺形象中,既能看懂历史文化,也能从中“窥探”出建筑背后的功能所在。

倾心传授技能 默默坚守传统

如今的闽南传统建筑已经退出于人们的起居生活中,大多作为庙宇、祠堂和祖厝等礼仪祭祀场所所用,然而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不少建筑中,依旧能找到堆剪艺术的风采,这离不开手工艺人的默默坚守。

台商区洛阳镇洛阳江畔吕内村的吕文金就是传承堆剪技艺的其中一人。吕文金的曾祖父吕春成早年长期在马来西亚等国家承做宫庙、祠堂、古大厝的灰塑、堆剪、堆花、画花等民间传统技艺。吕文金的祖父吕富源师从吕春成,学成后长年在家乡周边县市继续承做上述技艺。吕文金的父亲吕振忠也传承学习技艺。十几年来,吕文金带过十几个学徒,不少学徒学有所成,已能独当一面。

“堆剪这门工艺大部分的工作要在房顶上完成,要忍受严寒的冬天和酷热的夏天。”吕文金坦言,现在已很少有年轻人肯认真学习堆剪技艺,该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但只要肯学,他都会倾心传授,努力将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