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我国文化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4-04

为推动“十三五”期间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近日,浙江省修订印发的《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从2019预算年度起,专项资金规模从原9000万元扩大至2亿元,分配方式由原来的因素法分配转变为竞争性分配,扶持周期结束后,相关部门将组织开展专项资金整体绩效评价,奖优罚劣。相较于以前的管理办法,新办法以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通过改变分配方式、改进申报程序以及加强绩效管理等手段,以期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

不仅仅是浙江,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加大文化投入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质量及效益,增速更求绩。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上述转变折射出从“十二五”到“十三五”,我国文化产业由“摸着石头过河”到“经验累积”,由“大步前进”到“理性回归”,由加速建设到更注重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的成长过程。

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大步向前’的一个阶段,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20%以上。”范周表示,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从设施建设到文化小康,注重贫困地区扶持;二是从加强引导到繁荣生产,注重激发艺术创作活力;三是从科技手段到科技带动,注重文化科技融合;四是从坚持保护为主到合理利用,注重文物保护利用;五是从“文化中国”到提升国际话语权,注重文化开放水平。

实践证明,“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加速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随着技术的完善、影剧院的增多和在线流媒体平台资源的不断丰富,电影、电视、音乐、演艺等市场实现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文学、围绕大IP打造文化产品矩阵等一系列产业均有了极大的发展,成熟度较高。

“进入‘十三五’以来,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协调发展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此外,质量和效益被摆在了更高的位置。”范周认为,新时期的文化产业发展开始实现“理性回归”。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8%(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提高了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此外,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

“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增速,但我国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还不明显,自2015年以来,除网络游戏等出口增速较快外,传统文化行业如图书、影视还亟待进一步发展。”范周认为,在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同时,新时期文化发展也亟须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这就需要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定要与社会主要矛盾紧密结合,与社会前进的方向紧密结合,即发展符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产业。

互联网为“文化+”提供更多可能

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增速最快的行业是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其营业收入为7990亿元,增长34.6%。在过去几年中,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被屡次提及,可以预见,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未来“互联网+”还将为文化、养老、医疗等传统领域孕育更多新的动能。

“经济新常态下,融合发展将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化+’‘互联网+’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产业或行业间的融合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是广度、深度与高度的融合。”范周强调,2.0时代的产业融合是非线性的,是边际效益递增的。

范周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以互联网为连接的新技术,正在催生网络直播、电子竞技等新型文化产业业态,不断创新文化供给内容与形式,提高文化消费的体验感,拓宽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有效培育新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也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升级转型,影视出版、旅游演艺、音乐产业等都借助互联网拓宽传播渠道、升级作品形式,甚至在跨界融合中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范周坦言,新业态的发展在社会价值观导向和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某些网络平台走低俗化的路线,传播色情、暴力、谣言、诈骗等信息,内容低劣,突破底线,社会影响恶劣。此外,部分直播平台缺乏相关资质,违规开展新闻信息直播,扰乱了正常的传播秩序。”

今年2月,相关部门发出通知,要求对网络视听直播答题活动加强管理,不得传播格调品味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网络直播答题活动不得过度营销和过度炒作。对此,范周表示,尽管相关部门在监督、监管上不断加力,规范网上传播秩序、防范社会风险仍然任重道远。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新现象,范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些新鲜、有趣甚至是小众的新产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不触及底线的前提下,给予理性的观察和一定时间的审视,不要想当然地批判和抵制。”

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三大收入增速最快的行业(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文化艺术服务业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都属于文化服务业。

范周认为,“文化服务热”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而产生,文化消费正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支出的较快增长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催生了旺盛的文化消费热情,这些都为文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我国目前的文化生产能力只有将近2万亿元,但实际文化消费能力有5万亿元到6万亿元,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文化产品不能满足人民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凸显出来。”范周表示,针对我国文化供给与消费之间存在的缺口、错位和脱节等现象,自“十三五”时期开始,文化消费的培育和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目标。

范周指出,实现该目标一方面需要扩大文化产品供给,改善消费条件,营造消费环境,充分激发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市场创造活力,建设多种类型的文化消费服务平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另一方面需要创新供给,根据市场需求端,精准释放、精准对接、精准对标,明确市场需要什么,市场需要的标准是什么,建立供需精准对接的长效机制,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平衡。

随着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产品的数量和种类日渐丰富,但在范周看来,文化精品仍然短缺。“比如,2017年376部国产片贡献了约54%的票房,而98部进口片则贡献了约46%的票房。”他向记者举例。

“造成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是文化发展模式还不够优化,因此要把握文化发展趋势,通过长期持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文化经济环境,同时应适度干预,防范风险,坚持底线原则,引导价值取向。”范周说。

发展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2016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达到26776.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出口国,这其中蕴藏着诸多讲述中国故事的机会。我国毫无疑问是文化大国,但要真正成为文化强国,还要加强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供世界一流的文化服务,按照这个标准,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范周认为,“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内在驱动力,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影响力的灵魂所在。

“传统文化影响着当今社会伦理和思想道德等方方面面,要溯源中国人真正的文化自信,必须盘活资源,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根基、汲取营养。”范周强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不仅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扬弃地继承,更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挖掘。

“面对当前众多优秀的纪录片、文化类节目逐渐‘活起来’‘火起来’的现状,我们仍应探索传统文化活化的其他形式,持续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经典解读和当代表达。”范周认为,“与时俱进”是振兴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基本命题。

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不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博物馆中的文物,都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当今社会发光、发声。范周表示,在内容上,要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积极开发和探索有利于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新元素、新内涵;在表达方式上,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阐释与创新,“互联网+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同时,范周指出,鼓励社会参与,进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奉上最好精神食粮的根本保证。总之,只有多元的参与主体、灵活的市场机制和创新的中国化表达,才能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而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财经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