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苦寨坑折射原始青瓷悠久历史文化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4-03

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已是典型龙窑形态,有助于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其潜在窑址群的进一步发掘,对南方原始瓷的空间布局和文化源流的研究意义重大;原始青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高,区域特征明显,亦可见外来文化因素

苦寨坑发掘的窑炉是龙窑(永春县博物馆 供图)

发掘出的双系罐残片(永春县博物馆 供图)

考古工作者在对窑址进行测绘(张红兴 供图)

核心提示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北距辽田尖山原始瓷窑址约500米,东南距永春县介福乡约3公里,海拔高度674米。窑址于2014年10月被发现,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1月中旬开始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235平方米,至今已发现9座窑炉遗迹。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将中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不仅如此,苦寨坑保存大量结构非常完好的古代龙窑遗迹,陶瓷产品独具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和展示价值。苦寨坑的进一步发掘,有助于研究我国南方窑业技术和福建闽江、九龙江流域的原始青瓷历史文化。

□本报记者 庄建平 通讯员 苏福彬

成为早期龙窑演变的珍贵实物资料

苦寨坑考古发掘揭露的9座烧造原始青瓷的窑炉遗迹大部分保存较好,结构清楚,层位关系明确。负责该考古项目的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表示,这一发现填补了福建地区早期龙窑发展阶段的缺环,是研究我国南方早期龙窑起源及其演变序列的珍贵实物资料。

“这在全国范围内来说也比较发达,这里的先民掌握了更高水平的烧制瓷器的生产技术。”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发掘现场领队、泉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红兴介绍说,苦寨坑窑址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出现火膛、窑室、出烟室结构,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对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窑业技术主要包括产品成型、装烧技术及窑炉建造技术等。经考古发掘,苦寨坑窑址的窑炉均为地穴式龙窑,由火膛、窑室和出烟室三部分组成,绝大部分出烟室上部已被破坏殆尽。已清理出的窑炉,一般长约3—4米,宽约1米。窑炉的火膛处左右壁有圆弧状和“凸”形两种,窑室平面呈长方形。从发掘情况看,几乎所有窑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晚期窑炉或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但大部分窑炉结构保存较好,可分火膛与窑室二部分。

“与浙江古窑址比较,永春苦寨坑窑址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元甫说,比如位置较高、窑室比较窄等,这是继武夷山竹林坑古窑址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对南方原始瓷的空间布局研究有重大意义。

根据目前调查勘探结果,在永春介褔乡境内,以苦寨坑为中心的周边2平方公里区域内,除了苦寨坑发掘的9条窑炉外,辽田尖山原始瓷窑址发掘了8条窑炉,坑刀山发掘了4处窑炉。张红兴说:“这三个区域的有些窑是同时存在的,相差年限不长,可见当时整个区域的陶瓷烧制规模比较大。”

原始青瓷器具有明显区域特征

“一个古窑址群的出现,一方面需要好的山形地势,另一方面则需要足够的资源:森林、瓷土、水源。”张红兴说,永春介褔乡及其周边区域正好具备了这些特点。

永春介褔乡及其周边区域,矿土资源丰富,有的矿土就在窑炉旁边甚至下面,品相也不错,触手可及。据检测,介福瓷土含有伊利石、石英、高岭土和极少长石的混合型矿物,其中,伊利石粘土的含量占三分之一,远远大于高岭的含量,被定名为伊利石型瓷土。据考证,介福瓷土由白垩期火山喷发形成,堆积成丘陵状山脉,风化较好的瓷土质软、易开采、塑性好、易成型,只需低温烧制就可以成瓷。永春先民能够在夏商时期烧制出如此高水平的陶瓷,可以说是融合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

“永春苦寨坑发掘出土的原始青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高,器形、纹饰丰富,区域特征明显,流通范围清楚。”由国内10多位顶级考古和陶瓷专家组成的考察研讨团在考察报告中如是写道。专家们认为,苦寨坑发掘的原始瓷与福建周边浙江省、江西省,甚至是福建本省闽北地区的原始瓷标本有着较大的差异。目前仅晋江流域的丰泽区、南安市、永春县、安溪县等地遗址中发现与其相类似的原始瓷标本。因此,泉州原始瓷可能是自成体系。

专家们也指出,发掘的原始青瓷器除了有自身区域特征外,也有外来文化因素的融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历史纵深上无疑都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对南方陶瓷文化研究意义重大

2016年1月,“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召开,来自国内的陶瓷界、考古界权威专家学者们就苦寨坑窑址发掘现场考察以及出土文物标本观摩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他们认为,“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发现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填补了福建地区原始瓷窑址分布的空白,改变了此前对福建硬陶的认识;它对南方原始瓷的空间布局研究意义重大,解决了浮滨文化(先秦时期粤东、闽南一代考古学文化)的陶瓷产地问题;它可为找出早期龙窑的发展变化提供实证,为闽南地区考古文化构建起年代系列……

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栗建安说,别看苦寨坑现在荒凉,杂草丛生,“历史上或许曾经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地方”。

“苦寨坑所在区域适合古代人类居住,因此完全可能存在窑业群。”福建博物院研究员楼建龙认为,介福居于晋江和闽江的交界处,有利于产品流通。

“过去谈福建地区烧窑,主要谈德化、安溪、莆田。这次亲临现场看到永春3000多年前的烧制原始瓷器窑址,很感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莉英说,“我希望能发掘出更早的窑,也希望发现迟一些的窑,那么这一条脉络就很清晰了,这对于研究福建地区陶瓷史是很重要的。”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