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清明至 话节俗

时间:2018-03-30 来源:泉州晚报

清明既是农耕节令也是传统节日;过清明节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民间有不少自古流传而来的节俗传统,例如扫墓祭祖、踏青赏春、吃清明粿等——

▶在一些地区,如今仍流传着头戴柳叶、出门踏青的过清明习俗。

(CFP 图)

在泉州,人们有吃清明粿过清明的传统。(陈士奇 摄)

在一些南方地区,清明节人们还会制作糍粑来品尝。 (陈士奇 摄)

▼除了用鼠粬草,如今也有用茶叶来制作清明粿的做法。

(陈士奇 摄)

清明节,民间自古便有外出放风筝的习俗。(CFP 图)

在闽南地区,有吃润饼菜过清明的食俗,润饼菜里包裹着各种食材。 (陈士奇 摄)

本报讯 (记者陈士奇)四月来,清明至。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较为特殊的一个,既是农耕节令又是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在中国便有过清明节的传统,其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这一正处仲春与暮春之交的节日,如今人们谈起时,多会将之与古时的寒食节关联起来。但据民俗专家介绍,在隋唐前期,清明节与寒食节关系并不紧密,直到唐朝时期,因寒食节的时间被确定在了每年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其时间恰好就在清明前夕,因而人们便开始将两节联系到了一起,而“扫墓祭祖”也便成为此时节许多人必做的要事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渐融合,由此也衍生出了不少独特节俗,当中有如蹴鞠、射柳等古老风习,虽在古时是人们青睐的过清明方式,但如今却鲜为人知,已不复见。与之不同的是,一些过去流行的清明风俗,沿承数代被保留至今,依旧受到现代人的欢迎,例如外出踏青,扫墓之余也欣赏烂漫春色;或是效仿古人折柳佩戴,以做祈福之用;又

或是与家人结伴荡秋千、放风筝,尽享游乐之趣。

不同于为人熟悉的清明节,如今再谈起寒食节,人们大多会将这一古老节日与清明时节的传统食物联系起来。正是延续着寒食节的“禁烟火、吃冷食”传统,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便创造而出各式“寒食”,当中有如陕北地区的“子推馍”、江南一带的吃“青团子”、重庆地区的锅魁、四川成都的“欢喜团”、福建莆田的“金粿”……这些看似普通的小吃,历经数代沿承至今,也成为各地人们过清明时寄托祝愿的古早味道。

每年清明节前夕,在闽南农村,以前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些熟食品,以备清明节当日上山扫墓,作为墓前的供品。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便是以米为主原料,加入产于清明时节的应季青草——鼠粬草来制作而成的糕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清明粿”。在民俗专家廖榕光看来,闽南一带农村清明节制作“清明粿”的习俗形成,正是从古代的寒食节习俗衍变而来。除“清明粿”之外,被赋予了吉祥之意的“润饼菜”,也是清明时节闽南地区人们常食的时令美食,其不仅是本地人们青睐的应节小点,同时也是在外打拼游子们归家之时得解相思之苦的家乡味道。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