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八卦沟 映出古城美丽风韵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3-30

行走在泉州老城区的街巷中,你可能会留意到在不少街道旁纵横交错地分布着一些沟渠。这些沟渠很浅,能看到沟渠的水在汩汩流动。这些沟渠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些沟渠统称八卦沟,系泉州老城区排水系统,是唐代以来泉州府的子城、罗城遗留的(土+豪)沟和池塘。经过宋元时期逐渐连接而成排水渠道,大小沟渠遍布市区。明万历《泉州府志》有载:“罗城、子城内外(土+豪)沟,如人之一身,血脉流灌,通则俱通,滞则俱滞。本期最闽南,小记将沿着八卦沟的水路,探寻隐藏在泉州古街巷道的故事。

八卦沟文庙段洙泗桥

八卦沟文庙段洙泗桥

八卦沟竹街鹊鸟桥

八卦沟竹街鹊鸟桥

八卦沟竹街段

八卦沟竹街段

八卦沟金鱼巷段

八卦沟金鱼巷段

沟旁老字号 保留最传统的泉州味道

65岁的张猛祥在八卦沟(文庙段)旁开深沪小吃店,一开就是20多年,每天,都有不少人特意穿过八卦沟,来到这里,点上壶仔饭和马加羹,或者炒米粉和海蛎煎。年轻人特别喜欢他们家的“酸辣汤”,酸爽的味道让人胃口大开。“21年前,我们的旧店就在中闽百汇正对面,我们前面是大停车场,左边是中菜市场,你可想而知当时有多热闹。”张猛祥回忆起过去这里的繁华盛景,“我们店的生意自然也是很好,人多扎堆排队的时候,有客人曾经说‘吃你们家的壶仔饭,比生仔还难’。”而今,随着城市商圈的变化,人流的分散,停车场的取消等因素,加上文庙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来的许多商业经营被严格限制,这里冷清了许多。而张猛祥一直坚守在这里,保留传统的原汁原味的味道。

“虽说人流少了,但是老顾客还是很多,我也习惯这里了,没想过要搬走。”张猛祥拿着板凳,靠坐着旁边八卦沟的护栏告诉记者,作为17岁就出海打鱼的海边人,他最懂海鲜,也知道最好的美食是保留食物的鲜味、本味。他说,壶仔饭跟肉粽还是有差别的,需要现蒸现卖,把肉、蛋、香菇、海蛎干、虾米等配料与饭装在陶罐中蒸。吃时可直接端着壶仔吃,也可倒到碗里,洒上香葱、花生,食之油而不腻,别有一番滋味。“把最好的味道给食客,这就满足了。”张猛祥说。

闲暇时,他和老伴也经常在八卦沟和文庙周边散散步。这里的一砖一瓦他都太熟悉了。虽然是晋江人,但是在这里这么多年,老城区已经是他第二个家,他希望八卦沟能清澈干净起来,还有文庙这边的一切越来越好。

八卦沟马坂巷段鸳鸯井

八卦沟马坂巷段鸳鸯井

八卦沟市舶司

八卦沟市舶司

八卦沟金鱼巷段黄氏故居

八卦沟金鱼巷段黄氏故居

沿沟遗址 见证古泉州海港兴衰

沿着八卦沟从文庙侧门进入中山路,再拐进水门巷,不由得惊叹,原来一条八卦沟,竟然也是如此曲径通幽。

行走在古城区的老街巷,与喧嚣的主干道,完全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走了不久,在距离水门巷竹街西侧不远处,有一座名为“鹊鸟桥”的石桥横亘于八卦沟之上。从外观上看,这座石桥规模小巧,桥面稍显狭窄,由水泥石板铺设而成。古桥两侧,则建有由灰砖垒砌而成的低矮护墙。桥畔两侧分布着错落有致的房屋,是典型的红砖古厝闽南建筑。远远望去,犹如悬空漂浮于水面上,颇有几分水上城市威尼斯的味道。

在“鹊鸟桥”下方,有一条浅浅的水沟。水沟两岸,长满了葱葱郁郁的水草植被。据有关史料记载,旧时,这座桥上经常有成群结队的鹊鸟,停歇在此处嬉戏、玩乐,因而被附近的居民称为“鹊鸟桥”。而在宋元时期,这条水沟还曾是连接泉州、晋江两地的重要商船货运水道,经常能够看到外商用小船将货物沿水沟运到市舶司,河上过往船只频繁,十分热闹。

泉州的古街巷中,从来不缺庙宇祠堂。沿着鹊鸟桥继续往前走,不多远,便有一座庙宇映入眼帘——水仙宫。与其他的宫庙不同,这座庙宇在泉州海上交通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地位。水仙宫始建于明成化初年,曾经是“福建市舶司”遗址,也是全国唯一的旧海关遗址。宫旁立着一块碎裂的碑石,是古港繁荣的见证。据史料记载,北宋元祐二年,泉州城水门巷设立了市舶司,掌管海上贸易。明成化八年,市舶司迁往福州,其旧址被改建成了奉祀神祗的水仙宫。水仙宫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的风雨沧桑,上世纪七十年代,宫庙长期被学校占用,昔日光彩逐渐暗淡。21世纪,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再一次被重申,而水仙宫是建立在市舶司遗址的庙宇,因此水仙宫得以重建,重焕光彩。水仙宫是一座水木石结构的古寺庙,整体建筑沿袭了传统闽南古建筑的风格,红瓦朱墙,古香古色。宫殿由前后两殿及东大厅、石埕等建筑组成,面积近200平方米。庙宇前殿供奉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及田都元帅等。大殿左边是文物管理委员会市舶司遗址保护小组的所在地,保护小组存有大量图文资料、众多名人字画,尽述泉州专设市舶司之历史与古泉州海港贸易的繁荣兴盛。

老人在八卦沟金鱼巷段住了70年

老人在八卦沟金鱼巷段住了70年

八卦沟五保谢奶奶

八卦沟五保谢奶奶

临沟居民 一条沟渠就是一生

出生在八卦沟边,喝着八卦沟的水长大,弹指一挥间,已经过了七八十年,而城市也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而八卦沟最初是怎么样的?它又曾有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发生过哪些有趣故事?或许,八卦沟边的老居民们,最有发言权。

81岁的吴秀满老人是水仙宫负责人,她的家就在附近的八卦沟旁。八十年前,她刚满周岁就来到这里定居。可以说,这条八卦沟陪伴她度过了一辈子。据她回忆,新中国成立之前八卦沟里的水清澈见底,不仅能看到沟里的鱼虾,还经常看到各式各样、满载着蚝壳的渔船从这里经过。“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经常拿着自制的工具,和小伙伴们一起到这条沟里面抓鱼、钓毛蟹。有一次,我还用畚斗在沟里抓了一条大约有三十厘米长的胡子鱼呢!这里记录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吴秀满说。

郑老先生是一位独居老人,今年已经79岁了,但身体看上去还算硬朗。记者走访的时候,他正沿着八卦沟边遛着两只小狗。两只狗一黑一白,他把它们分别叫做“大黑”和“小白”。对于他来说,它们就如同陪伴着自己的亲人一般。“住在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方便,不会像临街的住户那样,每天都得面对车马的喧嚣,而且,从这里只要走几步,便能直达菜市场买菜。”郑老先生说。他是从20多岁就搬到这里居住的,如今也已经住了大半个世纪了。虽然现在上了年纪自己一个人住,但他一点都不觉得孤单。沿着八卦沟,散散步、遛遛狗,倚靠着八卦沟上的护栏,晒会儿太阳,日子虽然过得简单平淡,却真实有趣。

在八卦沟的两侧,到处生长着郁郁葱葱的植被,透露出蓬勃的生命力。记者的镜头,似乎让82岁的谢阿婆略感紧张。“你要找谁?”一听到记者用闽南话说明了来意,阿婆的态度简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瞬间变得和蔼了起来。“我是在20多岁的时候嫁到这里的。当我刚过来的时候,八卦沟里的水很清澈,里面的溪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这里的水依然很干净。”谢阿姨告诉记者,沟里面的水其实是活水,现在水位很低。只有等开闸后,沟里面的水才会涨起来。

一条沟渠,绕遍了大半个泉州古城,讲述了居于沟渠边人家平凡的一生。历史只是沉积于沟底的淤泥和腐叶,而激荡起的每一朵生命的浪花,却映照出了古城最美的一景。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曾丽芬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