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没有扎实的田野调查,艺术形象不可能如此鲜活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8-01-15

梁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等,曾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2013年度中国好书”,去年11月出版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

我非常喜欢泉州,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深深地迷上了,喜欢开元寺,喜欢弘一法师纪念馆,喜欢这里的自然环境,特别喜欢这里人民生活的状态。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开元寺大门口的这副对联,展示了这座城市的特质:悠闲,又非常有信仰。泉州这座城市拥有上千年的文化,随处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老百姓不仅生活在当下的惬意时光里,还生活在过去辉煌的历史氛围中,满满的幸福感。

我觉得泉州本土作家十分有福气,守着这么厚重的历史文化,一定要好好地运用,从自己生活的深处去挖掘素材,进行文学创作,一定可以收获优秀的作品。这座城市蕴藏着不少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值得好好挖掘。这里的文化丰富多元,要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先挖好一口井进行深耕,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呼唤时代精神。

我想写梁庄,写一个真实的场景,用乡土的语言,让更多的人看到真实乡村世界和一个个鲜活的人。从写作到完成,前后进行5年多的田野调查,融合了新闻采访的方法,但呈现的是文学的东西。非虚构文学作品《中国在梁庄》和《出梁庄记》先后出版,正是扎实的田野调查的方法,让这两本书成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

文学作品新鲜的元素,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理解。通过民间的口述,记录当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展示一些问题,成为这两本书最大的特点。很庆幸自己在最好的年华里,回到家乡做了扎实的田野调查,获取重要的创作源泉,如果没有这几年的深扎,后来的创作不可能如此顺利。

在我的脑海中同时存在着千百个人,他们如此鲜活地生活在生命中。因为写梁庄,父亲陪着我拜访梁庄的每一户人家,又沿着梁庄人打工的足迹,前往20多个城市,行走于中国最偏僻、最荒凉的土地上,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一起吃饭、喝酒、聊天,每个人都非常鲜活。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梁光正的光》里,如果没有深入的田野调查,梁光正的艺术形象就聚不起来,他们的艺术个性就不可能如此鲜活。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