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百名中青年作家 重走“海丝”路

时间:2017-12-04 来源:泉州晚报

11月28日至29日,鲁迅文学院第33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和海峡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百余名师生走进泉州,进行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和采风活动。

在泉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们深入府文庙、草庵、五店市、开元寺、泉州海交馆、泉州天后宫等,感受泉州独特的“海丝”文化和人文风貌。 □本报记者 陈智勇

结合城市文化创作文学作品

“泉州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越是走近这里,吸引力越大。”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璇说,泉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块可以哺育伟大作家的土地,本土作家不要对自己的文化习以为常,要将更多的目光和视角落在自己的城市。今后要加大对外交流,多与名家名编交流沟通,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同时,还要立足本地,扎根自己的文化,用景仰与热爱之情,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泉州,喜欢泉州文学。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郭艳研究员说,此次到福州、泉州、龙岩等地开展社会实践,主要是想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作家“重走长征路”、重走“海丝”路。泉州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广大中青年作家可以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泉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也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创作文学作品宣传地域文化

“城市和人是一样的,需要带有温度。一座城市会因为一个朋友或一群朋友,让更多的人走进这里。”鲁迅文学院第3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班长姜雪梅说,泉州的城市气质特别温暖,令人十分舒服,特别是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城市的热爱之情令人感动。

姜雪梅说,作家一定要有家国情怀,爱国要从爱家开始,自己来自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参加此次高研班后发现家乡的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泉州本土作家要扎根这座城市,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展示在全国各地人民面前,宣传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

开放之城令人备感亲切

海峡两岸地缘相近、文缘相承,此次活动也吸引了多名台湾青年作家参加。

“一踏进泉州就令人备感亲切,城市风貌看起来十分熟悉。”来自台湾的青年诗人纪小样说,自己祖籍就在石狮市的蚶江镇,先祖是清朝时候到台湾发展,经过六七代的传承子孙依然会讲闽南语。这是他第一次回到泉州,但三年前他曾回到福建,参加海峡两岸青年诗会。

纪小样认为,优秀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好的素材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泉州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多元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取之不竭的源泉。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