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征战”海内外 闽南民间歌舞熠熠生辉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8-01

“征战”海内外 闽南民间歌舞熠熠生辉

《银腰情》是以惠安女为题材的作品 (剧团供图)

早报讯(记者 张素萍)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拍胸舞、踢球舞、德化山歌等闽南民间歌舞。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挖掘、整理和传播这些宝贵资源,泉州歌舞剧团(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创排了一批新节目,并深入山区、农村、工厂、学校、军营、社区,让这些艺术珍宝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据统计,2016年全年剧团完成演出场次183场,其中“惠民工程、周周有戏看”演出85场。本周六晚上7时,泉州歌舞剧团精心准备的闽南民间歌舞专场,将在泉州市工人文化宫的乡音广场精彩上演,为广大市民献上文化大餐。

闽南民间歌舞 是一座文化艺术宝藏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泉州歌舞剧团团长陈伟亮认为,泉州闽南民间歌舞是一座文化艺术宝藏,需要好好地挖掘、整理和传播。这些年来,剧团有意识地向民间学习、向非遗艺术取经,创演闽南婚俗歌舞《古厝娶亲》、闽南歌舞《刺桐风情》《醉·七响》等一批节目。

时针回拨至2011年,那一年剧团创演了《古厝娶亲》。节目在歌舞中融入泉州南音、高甲戏、梨园戏,在绚丽的LED屏幕展示下,整台晚会大获成功。此后,《古厝娶亲》被打造成泉州一张新的旅游文化名片,优秀选段还被央视选中晋京参加“首届亲情中华”春节联欢晚会录制,并在春节期间面向全球华人华侨播放。

2012年,在永春县的大力支持下,剧团以乡愁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为主题,取材“非遗”文化,创排了交响诗剧《乡愁》。翌年,《乡愁》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优秀展演剧目奖。

2014年,剧团又创作了闽南歌舞《刺桐风情》。陈伟亮说,《刺桐风情》是一台闽南歌舞节目,吸收了泉州民间舞蹈、地方戏曲文化,把南音、木偶、梨园科步、高甲丑角和拍胸舞,以及惠女服饰和采茶女等融入其中。“节目到东南亚演出时特别受欢迎,许多海外闽南人说很亲切,触动他们儿时的记忆,勾起乡愁……”

立足本土特色 将创排一批新作

去年以来,泉州歌舞剧团除了用心打造《刺桐风情》品牌之外,还与泉港区政府联合打造一台以非遗北管为元素的音乐舞蹈专场,并启动“泉港之夏”巡回演出,尤其是在全国“北管非遗”研讨会和海峡两岸交流会上演出,好评如潮。

“闽南民间特色歌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珍宝,值得我们研究、创作和推广。”泉州歌舞剧团副团长王小春介绍,今年年初,剧团创排了《醉·七响》《梨园春梦》等新作。其中《醉·七响》以拍胸舞为主要创作元素,在7分钟左右的舞蹈里,展现了拍胸舞这一古闽越族祭祀遗存的精粹,也弘扬了闽南的拼搏精神。

与此同时,剧团还与晋江一培训学校共同创立“尤金满闽南民间歌舞传承基地”。尤金满是福建省著名的闽南民间歌舞艺术家,基地的创立有助于更好地整理挖掘尤金满民间歌舞艺术,做好活态传承。

王小春透露,目前剧团正酝酿立足本土的音乐舞蹈,以一种“赏析”的方式,通过LED屏幕和解说,展现闽南民间特色舞蹈从最原始的状态到现当代的“模样”,“新作名称还未确定,但部分节目已有初步模型,争取今年年底前推出”。

“挖掘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研究推广闽南民间音乐舞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未来我们将狠下功夫,进一步整理创排出新节目。”团长陈伟亮称。

“征战”海内外 掀起闽南歌舞热潮

中国文化博览会演出、第二届海丝艺术节、“欢乐泉州下基层”主题演出、“我们的节日国庆系列”演出……这些年来,不论是每周末泉州府文庙的常态性演出,还是下基层服务性演出,抑或是各种主题性活动演出中,都能看到泉州歌舞剧团的身影。

与此同时,剧团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多次出国参加文化交流演出,独具特色的闽南民间歌舞在韩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掀起一阵闽南歌舞热潮。

2012年至今,剧团和演员们收获的各种奖项如雪片般纷至沓来:2016年剧团被福建省委宣传部评为“文化三下乡先进集体”;小品《相知在雨中》获得福建省第十一届水仙花戏剧奖“剧目演出奖”,闽南婚俗歌舞《古厝娶亲》获得第五届福建省艺术节综合演出奖,群舞《闯海歌》获得第三届福建省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的创作银奖和最佳音乐奖。

演员王小春、刘德山、刘磊、谢娜、何雯雯、黄露等均以精湛的表演技艺,夺得各种与演员有关的奖项。音乐剧《我是警察》更是荣获“第六届福建省艺术节·第三届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的诸多大奖:罗小玲、林育权、王小春、杨东霖均获得表演奖二等奖,杨双智获作曲奖二等奖,孙乾获编剧奖三等奖,王昭伟、林剑朴、鲍清华、吴小婷获舞美奖三等奖。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傅少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