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学贵熏陶,揣摩闽南筝须深入民间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7-05

张辉:闽南筝派传承人、厦门工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音乐系古筝专业教师。

闽南筝脱胎于闽南民间古乐,受地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温文典雅的音乐特质。它的节奏平稳,端庄凝重,保留着“中原古韵”的风格,与同为“音乐活化石”的南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闽南筝乐曲往往以缓慢的引板开始,以快板的单推结束。主要以单首乐曲演奏为主,短小精悍。有时也会联套演奏,如把《东进宫》《西进宫》《南进宫》《北进宫》等四曲联奏;也有变换调式联奏的,如《柳摇金》《点点金》等。变奏手法上没有潮州筝那么多丰富的催奏手法,联套形式如客家筝套曲联奏形式不常用,足显质朴之气。

闽南筝演奏手法也相对简约,右手多用大、中、食三指演奏,有跑马法、连珠法、连勾法、撮弦法(倒踏法)等;左手采用吟、滑、按、颤、截音等做韵技巧,有截音法、点滑法等。撮弦法非常有特色的,是将大撮两音分解为快速弹奏两个八度音,作为倚音装饰或者是连续的大撮音使其发生变化,如寒鸦啄雪,意趣盎然。闽南筝中花指的运用类似客家筝,少而精。

闽南筝伴随着中原人士的脚步来到闽粤之地,吸收融合其他艺术而独成一派,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传播的步伐。陈友章先生在1951年时就到福州演出弹奏闽筝。1958年李戊午先生受聘于福建省艺术学校教授古筝。1959年张永固先生参加福建省首届民间音乐汇演,独奏《蕉窗夜雨》《百家春》等曲。老先生们不但在福建本地传播闽筝,也走出闽地甚至踏出国门。有史可查的清顺治年间筝人蒲水缸往来咸阳、郑州、洛阳等地传艺授徒。还有许多福建筝人在不同时期相继寓居南洋各国,知有“陈旬卿、张尧之、李少青、许之舍、沈炳林、沈锡派、沈松以及吴育、吴鹤琴、许伟乾、陈维新等人”(李戊午《古筝教材》)。

闽南筝以其丰富的曲目,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独特的音乐气质立于中国筝派之林,被誉为“雅俗共赏的奇葩”,乃实至名归。然而随着历史的步伐,目前闽南筝在传承发展上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古筝流派中最令人担忧的。目前尚健在的老一辈闽南筝传人仅有陈茂锦、张阿林、吴静严、沈杰兰四位老师。年青一代的传人也很少。为使闽南筝派不至于断代消亡,现今做好薪火传承,尤为重要。

传统筝派都有其赖以生存的音乐文化母体,因此传统是根基。高百坚老师说过“传统筝乐根在民间,花开田野,妙在韵味,学贵熏陶”。闽南筝也是如此,根在民间。在民间散存着不少闽南筝的古谱,这需要一大批有着一定音乐素养的人士去发掘整理,慧眼识珠。现存的百余首闽南筝乐曲,也需要筝人去用心揣摩、研究。看似简单的乐谱,其蕴含着的丰富人文历史、音韵气质,绝不是轻易可以穷尽的。

“旋风式的采风”或“三传手四传手”的学习方式并不可取。“学贵熏陶”,我认为,传统的师徒之道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传承上的“原汁原味”。尊重民间艺人,深入民间,在音乐滋长的环境里日熏月浸,耳濡目染,才能体味闽南筝的价值,而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