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锡兰公主”续写海丝朋友圈故事

时间:2017-06-23 来源:泉州晚报

许世吟娥带斯里兰卡朋友参观开元寺(许世吟娥 供图)

核心提示 在中心市区涂门街,短短数百米距离内,有通淮关岳庙、清净寺、府文庙、锡兰侨民旧居等历史遗存,成为泉州多元宗教文化和谐共存的生动范例。

在通淮关岳庙与清净寺之间,泉州女子许世吟娥开着一家古玩店,平日里,常有远道而来的外地朋友找到店内,看到她就开心地说:“你就是锡兰公主吧?我来泉州的一大愿望,就是见到你!”

明代起,隐居泉州的锡兰(今斯里兰卡)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后代,以“世”为姓,在此繁衍生息。随着古锡兰国与泉州交往的历史被越来越多人知晓,作为王子的后代,许世吟娥犹如中斯民间交流的使者,续写着海丝朋友圈交流、融合的动人故事。

王子后代以泉州历史为傲

宋元时期,泉州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许多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史迹与遗址产生并遗留至今。这些史迹与遗址,体现着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

明代的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往依然频繁,郑和的船队也曾到泉州进香,并在灵山圣墓留下了行香碑。同样在明代,出使中国的锡兰王子世利巴交喇惹,因为国内的政变而无法归国,以“世”为姓,娶了留在泉州的阿拉伯贵族后裔蒲氏为妻,在泉州繁衍生息——两位根在异国的人,就此因海上丝绸之路结缘。世家传至后代,由于无男丁而招当地许姓男青年入赘,生下儿子之后,取“许世”复姓,一直延续至今。

作为家中长女,许世吟娥自小生活在西街的一座华侨洋房里,是土生土长的“老泉州”。儿时,她就对泉州的历史文化感兴趣,买来不少相关书籍学习。“看了之后,我真为泉州骄傲。古城里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藏着故事,更不用说诸如开元寺、天后宫、洛阳桥、九日山这样的名胜古迹。”当年的许世吟娥怎么也想不到,她的家族,也和泉州那段辉煌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从曾祖母和父亲那里,断断续续地知道世家的故事,我们的祖先,从很远很远的海上来,是古锡兰国的王子,先祖们的墓地,就在清源山上。”

留在古城担任文化交流使者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锡兰侨民墓地被发现,许世吟娥是王子后代的身份也公诸于世。

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和考古学家数次来泉州,拜访许世吟娥,查看锡兰侨民墓地,最终确认了许世吟娥的身份。同年,她受斯里兰卡政府之邀,首次前往斯里兰卡寻根;2015年,她第二次访问斯里兰卡时,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款待;今年3月,她受邀参加中斯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及一系列民间交往活动。对于许世吟娥来说,如今她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每一次到访斯里兰卡,我都能感受到中斯两国人民情谊的日益加深。我一次次带着祖辈的遗愿回到故乡,为的是再续中斯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许世吟娥和她的家族故事,吸引着许多人前来探访,听她讲讲世家的故事,说说泉州的历史。许多外地人、外国人也因此与她成为朋友。“不管是到斯里兰卡参加活动,还是在泉州陪同来访的斯里兰卡友人,我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故事,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泉州。最让人开心的是,透过这个家族故事,许多人自发地去了解中斯交流史,并对泉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经,有位福州的导游专程拜访许世吟娥,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心愿。“他告诉我,带团到斯里兰卡时,常有地陪跟他说:‘我们的公主在中国。’还会告诉中国的游客,可以到皇家植物园,与公主种的树合影。”许世吟娥说,那时这位导游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到泉州结识她。

而一位德国学者,也沿着涂门街一路寻踪,找到了许世吟娥的小店。“我和丈夫在店里跟他聊天,从涂门街上的多元宗教文化共存说起,讲到了开元寺、洛阳桥等‘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遗产点的故事。他听完很开心,回国以后,还邀请我们去德国讲课。”许世吟娥笑着拒绝了德国朋友的好意:“我告诉他,泉州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我所讲的故事很平常,很多老泉州人都知道。”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