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源和创意产业园: 紧扣“退二进三” 实现“腾笼换鸟”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6-20

在泉州市鲤城区的新门街的一条老巷内,十几幢老厂房经红砖绿瓦装饰一新,依然保持浓浓的传统闽南风格。这里是泉州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享誉海内外的百年老字号源和堂蜜饯厂曾位于此。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沉浮,现在这里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福建最大的、唯一荣膺4A级景区的文创园区——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成功实现由单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向文化旅游景区的跨越。这里也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是由原中侨集团源和堂公司、电视机厂、面粉厂、麻纺厂等旧厂房改造而来,占地总面积188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项目一、二期改造工程已完成,三期面粉厂、麻纺厂(近100亩)项目改造计划于2016年启动)。作为首批省级重点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它集创意设计、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目前已有百余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又被称为“海西设计之都”。据统计,2015年,源和园区企业创税近4亿元,场地平均月租金由改造前的5元/㎡上升至40元/㎡。

调查表明,源和1916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主要特点包括:

一是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改造模式。

在实施改造中,始终坚持 “产权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业主不变、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运营管理模式,明确投资主体,在源头就注重理顺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即由中侨集团自行对园区进行投资改造,拥有园区土地及建筑物的完整产权。运营管理上,引进具备丰富文创园区管理经验的战略合作者,合资成立中侨集团控股的运营公司,全权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做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最大限度发挥了管理团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二是注重底蕴特色,实现科学规划。

在改造建设时,高度重视园区自身特色和百年源和堂老字号文化底蕴的有机结合,在业态布局、建筑风格、景观改造等方面坚持依托闽南传统特色,并尽量保留了工业遗存记忆,使其成为闽南文化在中国保留最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先后荣获“2011年福建省创意产业重点园区”、“2013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园区”、“2015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具特色十大园区”等称号。同时,积极探索文创园区与旅游景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对园区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不断完善园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功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园区已顺利通过了福建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评定,成功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成为全省第一个荣膺4A景区的文创园区,实现了由单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向文化旅游景区的跨越。

三是坚持绿色“智造”,择优选择业态。

在园区业态筛选中,坚持以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为主导的招商思路,推动文创企业聚集,目前入驻的170多家企业涵盖了动漫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艺术创作和展示等业态特色,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创意设计和文化类企业,吸引了诸如成都门里集团、铂阳精工集团等一批上市公司。

园区在吸引众多文创企业聚集的同时,还切实做好小型、微型创业创新企业的服务和培育工作,创造各类创意人才发挥才能的宽松空间,目前园区高端人才崭露头角、百花齐放,如功夫动漫荣获2014年中国十大动漫人物的李竹兵、长流艺术馆的曾少池、入选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本兮的魏宗生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人才,均开始在各自领域发挥领头羊、方向标作用,2015年,园区入选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省仅4家单位入选)。

四是立足文都建设,凸显社会效益。

在推动园区“腾笼换鸟”,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社会效益也不断彰显。一方面,形成了“源和发现计划”、“源和书院大课堂”、“缘合1916”、“源和1916创意沙龙”等一批自主文化品牌,提高了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承担国家、省、市各类重大文化项目或活动,顺利承接了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系列活动,被誉为“市民的文化会客厅”;成功承办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首次以露天裸眼3D灯光大罐秀向泉州市民展现文化与科技的完美融合;圆满完成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魅力文都”系列活动的承办,进一步提升了源和1916创意园的社会美誉度,成为古城泉州一张靓丽的新名片。

来源:泉州文化产业网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