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内容

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立此存照”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2-20

秦德祥口述从艺历史

2015年,文化部启动300名年满70周岁以上及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希望通过影像、音频、照片、文字等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他们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珍贵资料。其中江苏省有10人入选,包括常州吟诵项目的秦德祥和锡剧项目的吴雅童。

项目经费下达时,秦德祥76岁,一年前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吴雅童96岁,在医院卧床多月,意识已处于弥留状态,基本无法与人言语沟通。为此,常州市非遗中心在全国尚无成熟模板可供参照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及时制定了抢救性记录工作整体方案,于2016年11月底全面结项。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常州对抢救性记录工作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积累了重要经验。

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江苏省13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近年来有近20人去世,在世的人中70岁以上的超过6成,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规范》要求,常州市文化馆为此专门组建了工作小组,党政负责人各自领衔负责一个项目,为每个项目配备专家4名。

为确保拍摄质量,常州市文化馆采用邀标方式选择5家在本市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和摄制工作经验的单位参与竞标,从中选择两家中标单位,承担两个项目的视频采集工作,整个竞标过程请当地文广新局纪检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全程参与监督。常州市文化馆将两个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视为选择、培育该市非遗数字化记录工作核心摄制团队的契机,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及项目试点工作,带动了团队的梯次建设。

采录工作圆满完成

秦德祥常州吟诵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于2016年年初正式启动,到7月份秦德祥去世,历时整整7个月,记录和积累了将近20个小时宝贵的第一手视音频素材。

由于当时正值寒冬,秦德祥的身体状况不好,不耐久坐,工作小组进行了4次录制,完成了秦德祥自述。工作小组还特意选择了符合项目背景要求的常州两大古典园林——近园和未园,邀请他的弟子、常州电视台主持人楼益华对专家学者等进行采访,秦德祥的艺术成就得以更好地展示。

拍摄团队以秦德祥出版的《古韵今调》为基础,完整采录了秦德祥52首代表性吟诵作品的视频记录,用双机位分多次拍摄完成,全方位展示了传承人示范、讲解特殊的唱法、诗词、曲调及传承人的项目实践能力、经验思想、风格特征、代表作品等。

值得庆幸的是,工作小组最终赶在秦德祥去世之前,把所有可以想到的采录工作全部做完,并从16个小时的原始片素材中,剪辑出文献片15小时以及综述片30分钟。

还原吴派锡剧艺术全貌

锡剧国家级传承人吴雅童是国家一级演员,常州市锡剧院的创始人之一。锡剧界素有“唱煞王彬彬,做煞吴雅童”的说法,说的就是吴雅童长于表演。

由于项目启动时传承人已基本无法配合拍摄,工作小组围绕吴老身边的亲戚、同事、朋友、学生开展工作,努力寻找他艺术人生不同阶段最亲密的人物,共拍摄口述片10个小时,整理16.5万字采访记录文字稿。

为拍摄项目实践片,工作小组精心挑选了多部吴老生前代表性剧目《红楼夜审》《双珠凤》等经典选段进行舞台复排音配像,多轨录音并4个机位拍摄,包括幕前幕后大量花絮视频,有30余位演员、乐队、舞美、辅导老师等参与。

后期文献片制作时,再配以吴老的原始表演资料以同步小窗的形式一起做教学展示,并尝试在后期剪辑中把占时最长的表演和采访叠加交替剪辑,既节约了时间又让片子更生动好看。在文献收集上尽量挖掘吴老生前的各种资料,把工作做广做全做细,尽力还原出吴派锡剧艺术的全貌。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林思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