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年味收藏品“北京毛猴”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7-01-19

年味收藏品“北京毛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写出了春节期间千家万户辞旧迎新,欢庆新年的热闹场景。古时过年不但要放鞭炮,贴“春联”,还有许多承载世世代代年味记忆的器物,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老北京的毛猴。

毛猴又名“中国蝉蜕”,是老北京民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毛猴用蝉蜕(知了壳)和辛夷(玉兰花苞)拼接而成,它毛茸茸的,通体只有四五厘米高,小巧玲珑,憨态可掬,虽然因材料所限没有面部表情,但方寸之间展现出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让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极具讽刺和幽默。毛猴作品有单个的,也有成组的,它“似猴非猴、似人非人”“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将自然界猴子的机敏、活泼和毛猴艺人高超的创造力完美融合,朴实中透出一种天然情趣。

和其他手工艺品不同,传统的毛猴浑身都是中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毛猴的发明人是一名药店的伙计,而史上第一只毛猴,是因“泄愤”而诞生的。相传清朝道光年间,在北京有一家名为“南庆仁堂”的药铺。药铺里的账房先生尖酸刻薄,经常训斥打骂伙计,而小伙计却都敢怒不敢言。一天,店中配药的小伙计又因琐事挨了一顿臭骂。到了晚上,他在烦闷中摆弄着药材,偶然发现蝉蜕具有账房先生的某些形象特征,不由心中一动,于是就地取材用辛夷(玉兰花骨朵)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片刻一个尖嘴猴腮的“账房先生”便成型了。小伙计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禁笑出声来,谁想这一笑吵醒了同室的师兄们,师兄们看着这个中药做的“账房先生”连连夸赞“真像,真像”……小伙计达到了泄愤的目的,长出一口恶气,第一个毛猴也横空出世了。后来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早些年,在北京春节期间的庙会上,毛猴曾经风靡一时,我也借机会收藏了几个小景致,逢年过节拿出来看看,甚是有趣。就几样寻常的中药,在毛猴艺人手中,剪切、拼接、梳理、定型,不消一会儿工夫,一个个朴素小巧的毛猴就诞生了,“剃头的”、“推小车的”、“卖糖葫芦的”、“拉黄包车的”、“算卦的”……简单的材料表现出老北京的市井生活,构思精巧,惟妙惟肖,自然灵动。那时的毛猴也非常便宜,一个大铜子就可以把一个毛猴带回家,是那个年代物美价廉的玩具,深受孩子们青睐。“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白描细微创新意,二味饮片胜玑珠。”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的这首诗,便是毛猴盛极一时的真实写照。

随着时代的变迁,众多年代久远的手工艺品都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承载老北京浓厚年味的毛猴,穿越了数百年的历史,依然那么生动地出现在你我面前,成为了藏家的新宠。

来源:网易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