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湘绣传人回湘接手“湘女绣庄”,艰难维持文化创意

时间:2016-12-23 来源:三湘都市报

“文化产品的创作创新、大力发展离不开大的氛围、文化制作人的坚守。”12月20日下午,冬雨淅沥寒风冷冽,万家丽路旁长沙市柳建新刺绣艺术馆里,刘雅伏在绷子上一针一线认真地创作着她的刺绣新作,细腻的写实手法、麻布的底板,衬托着画布上的鸟儿栩栩如生。

刘雅是我省湘绣世家“湘女绣庄”第四代传人,其母柳建新是我省著名的湘绣大师,竭尽全力创作了《千鹤图》。

“商科毕业、留学英国、在北京外资银行上班拿着数十万年薪,放弃在北京已拥有的一切,回到湖南接手母亲留给我的传承,这些年一直坚守、创作、思考,背后多少辛酸泪。”刘雅打望着艺术馆,捋了捋额头的头发对三湘都市报记者说,湖南文化创意产品、行业的发展,几大核心因素,湖南文化核心的梳理、文化产品的创作、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成长·熏陶】

“闭门”学习书法、画画

“我是没有童年的,从小就被关在家里,在同学、院子里的小朋友眼中,我就是一乖乖女,从不出门。”刘雅说。

打小刘雅在湘绣院里长大,母亲在绷子上忙活,她就在绷子下穿来穿去,外公在书房写剧本,她就在书房里溜达、翻阅。

5岁开始,刘雅学习书法、国画。“住在院子里,很多大师都指导过我,曾经拜王超尘、周壮猷、邵春林为师。”刘雅说,到9岁时,她已经参加全国各种书法赛事,获得了三十多个大奖。

除了书法、国画,刘雅还陆续学会了素描、古筝、民乐、刺绣,5岁多,刺绣的简单针法她全都学会。“那时候还是单休,星期天上午书法、下午古筝、晚上绘画。轮着来,一般都是满的,没有休息时间。”刘雅回忆,一楼窗前经常飘过悠扬的琴声,窗台底下院里的小朋友、同学躲着听她弹奏,她却羡慕地看着窗外的小朋友。

1997年,成绩优异的刘雅高中毕业,放弃了所有的专长,考了经济学。因从小的文化熏陶,刘雅在大学里出任校文工团团长、宣传部副部长。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也没忘记自己的爱好。每到暑假,她回到母亲身边,看母亲创作,自己也思考、动手,有时会去博物馆、文物馆逛逛。

“大三暑假,临摹两幅壁画时,突发灵感,创作了一对刺绣作品,在湘女绣庄被两个人买走,卖了5000块钱。”刘雅后悔地说,那是我的处女作,现在想找也找不回了。

大学毕业那年,她针对湘绣做了详细调查,交出了《湘绣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的毕业论文。

【留学·追寻】

游历欧洲,感受中欧文化差异

2001年,刘雅大学毕业,想去更多的地方游历、感受更多的历史记忆、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她考上了英国萨里大学商科的研究生。

“每到假期休息,我就会出去游历,去看看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去博物馆、古老的街道感受。意大利的建筑、法国的人文情怀,基本上欧洲都跑遍了。”刘雅说,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每件事物、每条街道都承载了很多东西,人文、背后的故事,还有代表这个城市独有特色的味道。每到一个地方,刘雅一边走,一边思考,湘绣怎么融进城市、创作更好的产品。

游历完,回到学校,刘雅一边完成繁重的学业,一边打工赚取生活费、旅游费。“做过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员、火鸡工厂工人,在零下30℃的环境下加工火鸡,吃得了苦。”刘雅笑着说。

体验生活、减轻家里负担,是她坚持打工的一个原因,在这些工作中,她感受不同人的生活,学会很多;另外更多的是,想去看更多的博物馆、去体验更多的风土人情,“家里送我出国留学,经济状况本就不好,我得自己赚钱,好能支撑我的下一趟旅行。”

就这样,学习上课时,刘雅保持每周阅读四五十本书籍,周末、放假,她拼命打工体验生活、赚钱;在一个一个旅程之后,她收获满满。“大学毕业,我的论文得到了优,全专业八十人,排名前十。”

更为巧合的是,她的毕业论文里有一篇《中国人与欧洲人的文化差异  导致消费观念态度的差异》,依旧没能摆脱文化的范畴。

【返湘·传承】

弃高薪工作,直面流言蜚语

2004年毕业,刘雅回国暂休,在一家做文化交流的机构做翻译。几个月后,随丈夫前往北京发展。

“两个人白手起家,都在外资银行。”刘雅回忆,几年后两人年收入都达数十万,买房、定居、迁户口、育子,一切都按照普通人的生活发展,很美好。

但刘雅的心里却一直牵挂母亲。“2003年开始,母亲创作《千鹤图》,湘女绣庄的工人全部扑到了这上面,也没有别的产品产出,绣庄入不敷出。”刘雅说,此外母亲常要刘雅帮忙收集鹤的资料,帮忙建设湘女绣庄的网站。

在北京的几年里,刘雅陪着母亲多次前往扎龙景区观鹤,拍照、写生、构草图。2007年前后,刘雅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也曾让其回家照顾、继承,但也多次徘徊:高工资、国外留学多年,在北京发展好。直到父亲离世,刘雅才下定决心回湘,接手湘女绣庄。

绣庄产品已卖完,千鹤图的工人工钱要支付;大环境市场已混乱、不按市场规律、低廉滥造;周围人的风凉话:在北京混不下去了,大树底下好乘凉;更有人说:“刺绣这么简单的活,不需要很多文化、读过很多书的人来做。”刚回到长沙,刘雅就面临流言蜚语、种种问题,让她的传承之路充满不确定。

“投了二十多万到绣庄里,先得维持下去。”刘雅说,然后对产品进行改革,母亲他们的产品非常传统,技艺到了巅峰,但产品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审美、对生活的感悟;去进修学习,证书叠起来几十厘米高;去国外交流学习,把国外好的针法学会,再融合创新、思考;参加各种展览、展会,与母亲合作的产品获得多个国家级的顶尖奖励。

2007年-2013年,刘雅坚守着,一点一点做着文化创意,把湘绣融到文化、生活中。“也曾迷茫过,最难熬时有两三次想回北京,想想两地分居、运营不好,还不能和母亲抱怨,就以泪洗面。”

【坚守·创作】

匠心独运,致力推广湘绣

“湘绣是湖南特有的,大气奔放、生动、豪迈,这些年来,我做了不少的创新,从材质、题材、技法上做了改进、融合。”刘雅介绍,材质上用了夏布、麻布、油画布,布吸光强,丝绣反光,对比起来更惟妙惟肖;题材上从传统的动物,到北极熊、佛首等;技法上,独创了写实加精修的手法,配上装置艺术,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为了推广湘绣,刘雅建起了博物馆、工作室,指导绣娘、教学生,博物馆里来了参观者,会带他们体验,在她的眼里,做好文化创意、传承,并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

“湖南文化核心的梳理、文化产品的创作、市场营销体系的建立,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刘雅表示。

湖南文化的符号、核心是什么?经历了文夕大火、文革,在文化断层后,如何将湖南文化抽象的东西,具化、梳理、提炼出湖南文化符号、元素,文化的溯源等等工作,这得有专业的人士来做;提炼之后,就是扩展应用,建筑、包装、印刷、景观、色彩等,都能将这些文化符号、元素用上,让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充满了这些特色的味道;市场销售体系的建立,传承人应该就是匠人、匠心,就是做更好的产品,而做出来之后如何落地、卖出去,这得专业的营销人员来做。这三个方面,得相辅相成、串起来,形成一个产业链条。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