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溥仪沿街乞讨卖字 以青巾为笔名寓意清帝

时间:2016-09-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末代皇帝溥仪的人生脉络众所周知,但诸多细节却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溥仪生前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历史真相?晚清研究专家贾英华历时三十年采访三百多位溥仪身边人,挖掘溥仪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后故事,揭示晚清宫廷闻所未闻的历史细节,于本书首次披露诸多珍贵照片及文物,让你换个角度看溥仪。

这次沿街“乞讨”式的卖字,果真让溥仪深深意外感到了皇帝与平民的巨大落差

那天溥仪乔装之后,先后为天津各家商铺亲笔书写了几十幅书法,却所获无几。皆因正值天寒地冻的冬天,溥仪不习惯运笔,他瞧着自己写出的书法都不满意。

此前,溥仪为商铺所书写的那些落款为“青巾”的对联,大多都被撕碎扔入纸篓。第二天,溥仪来了气,派人以每幅一百大洋的高价去店铺挨家回购,哪知,仅仅才收到几幅完整的墨迹。他内心更气大了,而且气不打一处来。

溥仪为什么起了一个“青巾”的名号呢?原来这是溥仪煞费心机想出来的笔名,若仔细琢磨一下,不难发现,“青”字,是大清的“清”字去掉了左边的三点水。“巾”字,乃是皇帝的帝,去掉了上边的立字和宝盖,只剩下了一个“巾”字。

此处书法落款,实际是“清帝”二字。可惜当时没人看出内中的奥秘来。后来,当那些店主询知“青巾”就是溥仪时,都万分后悔。

不难想象,这次沿街“乞讨”式的卖字,果真让溥仪深深意外感到了皇帝与平民的巨大落差,也使溥仪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刺激。打这儿之后,他的全部心思更是用在这俩字上——“复辟”。

夏虫岂可语冰?或许在溥仪眼里,自认为乃天子贵胄。谁知时代骤变,“皇上”这个名词成了古语词典中的字眼,身价岂止一落千丈?强烈反差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使他一个跟头跌入“复辟”的南柯一梦,始终未醒。

天津成了溥仪人生的一个三岔路口及抉择之地。何去何从,道路迷茫。在这次卖字过程中,他由此感触颇深。然而,他选错了道路。一失足成千古恨,也给民族带来了重大创伤。

连续多日,溥仪夜不能寐。因为他猛想起一件事,那就是养心殿里遗下几封二次复辟的绝密往来信件。

溥仪抵达天津之后,不料,一个消息传来,吓得他目瞪口呆。

自从溥仪被逐出故宫,清室善后委员会在溥仪所居住的养心殿内发现,其秘藏着密谋二次复辟帝制的一批信件。其中包括康有为等人写给庄士敦的两封信,以及旧臣金梁等人与复辟有关的奏折等。这些显然是无法抹掉的证据。

溥仪听说后,一时不知所措。他之所以消息如此灵通,是因清室善后委员会原有两名他指定的内务府官员。不久,清室善后委员会以多数票通过,向民国政府的司法机关正式向溥仪提起诉讼。

然而,一场酝酿中的未遂复辟,能否立案,引发争议。最后经几位帝师向民国政府疏通,并在前清遗老袒护下,溥仪“复辟案”只成了一场虚惊。因1924 年正值甲子年,故宫遂以溥仪遗下的复辟往来书信为基础,编撰了一部《甲子清室密谋复辟文证》,立此为证并作为对溥仪的严正警告。

可溥仪并不甘心,又在1926 年夏发动了一场复辟攻势,这在《我的前半生》中只字未提。溥仪见这年6 月以直系军阀吴佩孚为后台成立一个新内阁,为首的叫杜锡珪,认为有机可乘。因冯玉祥是吴佩孚叛将,而吴佩孚是清朝科举秀才,杜锡珪乃清朝赫赫有名的海军将领,溥仪先是策动一位晚清遗老上书民国政府,要求恢复溥仪帝号和优待条件,以此试探各界反应。对此,各界炒得人声鼎沸。

紧接着,溥仪又以清室内务府名义上书国务院及军阀吴佩孚,要求返归故宫并恢复《清室优待条件》。据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吴瀛回忆,报纸披露消息后,社会舆论大哗。同情溥仪者不少,但遗老遗少没一个在朝掌权,仅有几个清朝遗老身份的议员在毫无意义地摇旗呐喊。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