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内容

凭借记忆中的三个地名 台湾84岁老人寻根圆梦

http://www.qzwhcy.com 【泉州文化产业网】 时间:2016-05-09

少时离家老大回,而今耄耋之年双鬓斑白。忘不了的,依旧是故乡。上周五,84岁老人郭秀英从台湾跟着旅行团来到泉州,“顺道”寻根。记忆中的几个地名,成全了老人的寻根梦。

续起中断24年的亲情,郭秀英和夫家的亲戚们拍了一张“全家福”

凭着三个地名 再续故乡情缘

“老头子啊,我要去大陆了,你要保佑我找到家里人。我也老了……”

5月4日晚上,台北。84岁的郭秀英兴奋得有些睡不着,第二天一早要带着大儿子和媳妇,随团来大陆寻根,她特意在丈夫朱先生的遗像前,点了三炷香,告知这一趟行程。

这是泉州、厦门、漳州三地台湾同胞联谊会,与华侨大学台湾校友会联合组织的一次“1+1”两代寻根、谒祖、感恩之旅,早年从华侨大学毕业的学子们,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带着他们的父母回到母校参观。郭秀英的朋友刚好是这个旅行团的成员,知道老人一直在找机会回故乡寻亲,促成了这一趟寻亲之旅。

郭秀英祖籍在百崎,15岁时跟着父母和兄弟一起去台湾谋生。爱人朱先生祖籍在惠安,四年前老人过世再加上搬迁等原因,郭秀英和婆家一些亲戚们的联系也就彻底断了。

“最后一次来探亲,已经过去24年。”郭秀英双鬓斑白,但是身体健康,思维清晰,乡音不改。她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朱先生带着她回到祖国大陆寻亲,回到了惠安的故乡。“老头子很开心,第一次回来就住了快一个月。”郭秀英说,之后他们先后七次回到惠安,一直跟这边的亲戚保持着联系。后来因为台湾的生意很忙,一家人很少再回大陆,没想到一断就隔了24年。后来因为搬家等等缘故,记录大陆亲戚联系方式的本子也丢了。

24年了,故乡已经模糊得只剩下几个地名,只记得夫家住在惠安的“打铁铺”一带,旁边还有一座“留山宫”。

带来四盒绿豆饼 分享传统手艺

一听说老人的心愿,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工作人员赶忙通过各种关系,帮忙寻找老人的亲戚。没想到,很快就传来了消息:在惠安县城,确实有老人说的这几个地点。

老人所说的“打铁铺”,就在惠安螺城,“留山妈祖宫”依旧,二三十年来因为城市建设征迁早已今非昔比。郭秀英和儿子、媳妇决定去碰碰运气,雇了一辆车就往“留山宫”而去。一路上,老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跟孩子们念起了那几次回家寻根的记忆。

这是幸运的一天,在“打铁铺”附近,真的有安置住在这里的老人们还记得郭秀英夫妇的名字,帮忙找来了亲戚。“好多人,父亲的兄弟姐妹很多都来了。”郭秀英的儿子说,能够再次团圆,血缘的亲情让大家更珍惜和欢喜。

郭秀英从随身行李中拿出了四盒绿豆饼。她告诉记者,朱先生祖上就是做饼的,到了台湾后,一直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发扬,而今她和孩子们将制饼发展成了事业。这趟回来本来想多带一些回来的,心里没底能找到家人,就只带了四盒。“这手艺是我先生传下来的,他不能回来了,我把他的手艺带回来,跟他回来一样。”郭秀英高兴地说。

郭秀英和亲戚们互相留了电话和通信地址,续起了中断24年的亲情。这一晚回到泉州市区,郭秀英的儿子和儿媳又特意到了工人文化宫,去听了一场南音。他说,爸爸以前讲过,每次到泉州,他都要找地方听一听南音北管,再捐点钱。这一次回来,他替父亲把这件事做完了。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