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守望新宅堂

时间:2016-03-11 来源:东南早报

“新宅堂”附近古迹

“新宅堂”前大片良田

“新宅堂”附近“的旧时罗渡”

“官定石斗”

新宅堂,又名新厝埕,是典型的闽南十间张大厝,

位于安溪县罗内村浦口,系吾祖顺理公于清乾隆年间所置,

现为参山黄氏梅山树兜派新厝房宗祠。

顺理公,名编,字伯修,

清乾隆七年(1742年)生于浦口,系紫云黄氏三十九世、

参山十九世。

新宅堂本为宗族宅第,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仍有几户族人在此居住,

后来专门作为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宗祠。

新宅堂,自顺理公肇基,如今已繁衍至第十代,有宗亲五百余人,

历经两百多年风雨洗礼,

至今仍然静静地伫立在罗汉山下、蓝溪北岸。

新宅堂与罗渡息息相关

说起新宅堂,就不得不先谈起罗内村、话及罗渡驿,因为新宅堂的历史与他们戚戚相关。罗内是古时安溪通往泉州水陆通道上的东大门,宋元明清时期安溪重要的官渡(驿站)——罗渡(驿)就在罗内。《安溪县志》有载:罗渡,位长泰里,因地处罗汉山下而得名,驿站以渡名命之。据考,古时罗渡就在今日的浦口溪尾边至观音龛,宋明享誉安(溪)南(安)的浦口街也在这里。

新宅堂的族人因罗渡的存在,而多了几种谋生的方式,当年为了养家糊口,有的当渡船工,有的当搬运工,有的当记账员。祖父永豹公在耄耋之年,曾经给我讲述过其当渡船工的艰苦岁月,风里来雨里去只为一家老小,民国后期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与叔爷汉国公及其他族人驾驶大型木船运送茶叶粮食盐油往来于泉州港和罗渡。据不完全统计,单民国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宅堂的渡船工就有二十余人。记得儿时,我常到离家不远的古渡口玩耍,印象中曾有一块石碑,上有“罗渡”字样,当时的浦口街还很热闹,从街旁的房屋店铺仍可窥见当年的繁华。新宅堂就在浦口街附近,距罗渡不到两百米,离驿站不足百米。

新宅堂,源自江夏,支属紫云,衍于葛磐,继参山,承浦外。顺理公在置此厝后,取名新宅,一可见其当时锐意发展,二可知是当时新的好宅第。如今,我们可以从那保存较为完整的闽南红墙面,看出往日新宅的气度与精致,还有那错落有致的窗花砖和那几乎完好的镜面深井石,仿佛在示其后代生生不息。

“官定石斗”

谈起新宅堂,为世人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个明崇祯年间的“官定石斗”,可以说是新宅堂的镇宅之宝。该石斗由辉绿岩刻制,高46厘米,上口径29厘米,下周长163厘米,石斗下方还有一个直径5厘米的出口。石斗上面阴刻5行楷书:安溪周爷奉按院张爷汪爷校定官栳,崇祯己卯十二年立。石斗上所刻写的“周爷”,据《安溪县志》记载,是当时的县令周鸣傥。省考古专家鉴定,这个官栳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尚属首次发现,属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官栳,俗称官定石斗,类似于今日市场买卖的公平秤,以消除买卖纠纷。罗渡历经千年,宋明为最鼎盛时期,当时的海船可直抵罗渡,是南安、安溪的贸易中心,浦口街商业高度繁荣,两县四乡十八里老百姓云集于此,在这里从事盐、米、谷等生意,官府特地在这里设置了官栳,防止奸商欺诈行为,以维护公平交易。关于石斗为何缘定新宅堂,老人们说法不一,典故也是相当精彩,在此不一一讲古。但是有一点共识:既然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一定要珍藏守护,代代相传。当年,家父天从公、堂叔爷桂月公与世叔进展、泉土为了保护官定石斗,果断决策,合力将石斗抬到泉土家保管,使得今日我辈还能一睹尊容,也为后代树立榜样。

建筑大气端庄

每一座宗祠,都是一座大观园。建筑方面,新宅堂在建造和布局上属上乘,虽没有富丽堂皇,却大气端庄,浓缩了闽南建筑的精髓——飞檐翘脊、出砖入石、青瓦大坡屋顶、闽南红墙面……先祖们的遗迹亦是我们可以念想的,可惜遗存下来的甚少,我们只能从仅存的一些事物中去追寻先祖的印迹。新宅堂屋后的两棵百年荔枝树,至今枝繁叶茂、根深蒂固,成为十世宗祠最好的见证者。曾听祖父永豹公讲,左边的那棵是我的曾祖奕丝公所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每年仍开花结果。当你走近古树时,就会看到发达的根盘错在巨石之上,犹如九龙戏珠;粗壮的主干,需两个成年人拉手才能抱住;四面分叉的枝干,俨然一面宗族发展繁衍图。古树与先祖们同生,百年后仍然默默守护着新宅堂,理当为族人所崇敬和呵护。

此外,新宅堂埕前的那百亩良田,也是先祖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新宅堂的祖辈们世世代代都是靠着一亩三分田耕种养家糊口,我们的父辈也曾经在这里耕耘过,洒下辛勤的汗水,换来那一颗颗珍贵的粮食,哺育着儿女长大。至今,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乡亲们还在耕作,除了收获粮菜,还有那朴实无华的四季风景:春风吹过那绿油油的禾苗,夏季那青蛙蛐蛐的合奏曲,秋日里那一片片金黄色的穗浪,冬天那一垄垄让人垂涎的甘蔗林……

岁月催人老,风云任厝荒。今日新宅堂,垣墉微裂,“土栋撞”和厝基略松;梁桷渐朽,燕子脊和瓦片残落;屋宇渐倾,榉头间和角间将塌。族人目击心忧,宗贤泉土、生财倡议,于乙未年除夕午后召开宗亲代表座谈会,商议重建新宅堂事宜。宗亲一呼百应,共襄重建盛举,积极建言献策,踊跃出资,当天就意向筹集180多万元,基本能够保证建成资金。为保证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当天即成立筹建组,牵头组织建设事宜,目前重建方案初定,将采取以旧修旧方式,风格不变,并尽量保留一些能够继续使用的老物件,正月月底动土,族人闻后欢声雀跃,新宅堂重光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谢自旋]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