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精彩活动 > 内容

福建泉州第32届戏剧会演 “戏窝子”亮出看家宝

时间:2015-11-19 来源:今日泉州网

提起泉州地方戏,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自唐末以来有着1000多年不间断传承史的泉州提线木偶戏、国家级“非遗”高甲戏,还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南音等。泉州不但是福建的“戏窝子”,也在全国戏曲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

泉州戏剧会演上,这个“戏窝子”不但亮出了看家宝,还向观众展示了培养年轻演员、吸引年轻观众的看家本领。

福建泉州:“戏窝子”亮出看家宝 好戏连台古老亦时尚

泉州第32届戏剧会演

福建泉州:“戏窝子”亮出看家宝 好戏连台古老亦时尚

1 亦古老,亦时尚

家住泉州桥南片区的小蔡是大三学生,从厦门的学校回到泉州时,看到亚洲艺术节的日程安排资料,就过来看戏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晋江人,对高甲戏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去农村串亲戚,草台演出很多。现在城区的剧院也有越来越多的高甲戏惠民演出,应该说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她说,虽然现在娱乐方式很多,但是看传统戏曲是比较“有营养”的休闲活动,在学校里,她也会和同乡们常常去集美学村的高甲戏剧场看戏,“戏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才能融入进去。戏里的故事、讲述的道理都是经过历史沉淀的,等融入进去,会发现比电影和电视更能感动人。”

高甲戏不但在剧场里受欢迎,在乡间地头也非常红火。安溪高甲戏剧团团长谢志斌告诉记者,他们每年演出超过230场,过半是扎根在农村。

除了专业剧团,泉州还拥有民间高甲剧团100多个,每年演出的场次数以万计。“放眼过去,这些地区的农村几乎每天都在演戏,形成了专业剧团引领、培养观众审美,民间剧团满足观众文化需求的良好状态。”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明说。

红火的还有梨园戏。近年来,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吸引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爱好者,他们自发组团前来泉州观看梨园戏。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乃至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青年白领观众,把来泉州观赏梨园戏视为一种“精神的疗养”,为此,他们自称“梨园戏精神疗养团”。

此次艺术节上演的梨园戏《御碑亭》,编剧就是由“梨园戏精神疗养团”中的一位“85后”担当。2009年,江苏女孩张婧婧专程来泉州看梨园戏,来了一次便不可自拔,原本有戏剧编剧基础的她,为梨园戏量身改编了这台《御碑亭》。这部新剧还是保持了梨园戏最简洁的舞台,靠艺术家细腻的表演,以一步一吟的方式反映角色内心活动。这位年轻编剧把这部剧形容为“简单但又有些不简单”。

“泉州地方戏历史悠久,但古老与时尚并不矛盾。如果一直把历史当包袱背着,当然很累;如果挖掘出来,把历史当作创作的源泉,就有活力了。”周明说。

2 好“生态”,养好戏

“所有剧种只有与当地民俗风情的气息融合在一起,生命力才会旺盛。能走到今天,我们特别幸运的是梨园戏扎根在泉州。泉州人不仅敢拼会赢,还有特别淡定从容的性格,这方土养育了这个剧种。”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曾静萍说。

良好的地方戏文化生态,让泉州形成了南音、木偶、梨园、高甲等全国举足轻重的地方戏共同繁荣的景象。

“文化生态由许多部分组成,包括当地的民俗、民间文化、宗教信仰、方言等等。戏剧和这些因素在生态中可以实现互补,又能互相保护。”周明说,目前,许多农村受到人口流失、娱乐休闲方式多样化的影响,文化生态保护比较困难。幸而泉州正在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使闽南文化的保护有了经费、有了政策支持。此外,省委宣传部还专门设立了地方戏曲扶持专项资金。这些,都让戏剧的成长土壤更加肥沃。

好生态的另一方面,是良好的观众基础。“由于高甲戏在闽南农村演出的传统从未间断过,泉州的高甲戏观众群体非常庞大。他们支撑了我们每年200多场的演出,为我们的剧目创派、演员培养提供了源泉和活力。”谢志斌说,地方戏和地方文化土壤的作用是相互的,地方语言、文化传统哺育地方戏,地方戏也让这块土壤更加肥沃。

[责任编辑:李宇航]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