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文化 > 内容

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长江文明 非遗唱响

时间:2015-1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木雕船模制作技艺 武汉

砖雕制作技艺 安徽

黄梅挑花 湖北

福禄寿三星素瓷棒槌瓶 江西

黄杨木雕 重庆

上海绒绣 上海

蜀锦 四川

苗族银饰制作技艺 湖南

扬州红雕漆 江苏

堆绣唐卡 西藏

湟中堆绣 青海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 云南

长江文明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涉及的区域之广,民族人口之多,文化遗产数量之丰、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2015·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将于11月下旬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这次大展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对于展示宣传长江流域非遗保护成果、促进长江流域非遗保护、构建长江流域城市群非遗保护合作交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八大板块内容,凸显长江文明主题

大展的主会场设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会展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各省市展区和特装展区汇聚其中。陈展区采取常规展览和动态展览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常规非遗作品实物展览,同时又在展览中心区大屏幕上不间断地播放各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图片及视频展示。大展包括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剧目调演、锦绣长江馆藏作品展、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联盟签约仪式、非遗项目园博园展览展演活动、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长江魂·中华长江人文山水国画长卷》首展、中国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启动仪式八大板块。同时,会场内还安排了非遗文化体验区,以突出非遗走入生活、融入社会的理念。板块互补、动静结合共同构成了展示长江非遗文化魅力的平台、十一省市非遗项目交流的平台、传承人技艺风采的平台。

四大主题展区,描绘锦绣长江华章

大展专设了以刺绣、剪纸、漆艺、雕刻为主题的四大展区。漆韵长江艺术展区涵盖了长江流域的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江苏以及湖北共10项非遗传承项目,占到全国非遗名单中漆艺项目的一半,集中展示各项目代表性传统工艺产品和创新性产品。锦绣长江艺术展区汇聚了22个项目,系统展示了享誉世界的长江流域织锦、刺绣类精品。雕刻长江艺术展区涉及金银铜、竹木、砖石、玉砚雕刻、传统印刷技术、木版年画等50项。纸绘长江艺术展区综合了长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三大片区,全面展现了长江流域的剪纸特色。

589名传承人,讲述长江非遗传奇故事

本次大展以长江文明为主题,以非遗传承保护为宗旨,尊重非遗传承人、推崇非遗传承人,将“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展特邀了589名非遗传承人,他们将携400余项项目、1200余件代表性非遗作品相聚武汉。589名非遗大师都是长江流域各省市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省级以上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的传承人,一方面他们将现场展示精彩绝伦的看家绝活、拿手好戏,另一方面,他们还将向媒体、现场观众讲述他们在非遗保护中的生动故事与守业的艰辛,从而唤起广大民众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尊崇。

11台非遗剧目展演,展示传统戏剧魅力

除了静态展示之外,动态非遗剧目调演也同期拉开帷幕,动静结合展示非遗魅力。本次大展,武汉市演出公司特邀11台长江流域精彩非遗剧目,包括湖南花鼓戏《海哥与九妹》,安徽新古典庐剧《孔雀东南飞》,云南大型民族歌舞晚会《寻梦世外桃源》,西藏原生态《西藏歌舞晚会》,重庆川剧《玉支叽》,川剧折子戏《铁龙山》、《乔子口》等,江西采茶剧折子戏《断鸡》、《采桑》等,武汉大型历史汉剧《宇宙锋》,汉剧折子戏《三休樊梨花》、《柜中缘》等,楚剧折子戏《葛麻》、《杨绊讨亲》等各地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极佳的经典剧目。

630米鸿篇巨制,呈现长江人文自然丰采

此次大展还设有“画说长江”“数字长江”展区,以180米数字长卷和630米国画长卷的形式,将长江流域所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首次史诗般、艺术化地完整呈现。《中华长江自然山水数字画长卷》重点表现自然神秘青藏、七彩霓虹云贵、诡谲强悍巴蜀、精细顽勇荆湘、睿智通达赣皖、细巧精致吴越、五光十色沪上七大文化区,区内入画景观达200多个。《中华长江人文山水国画长卷》以长江人文山水为主题,根据长江3000年人文自然变迁脉络,采用航拍技术,卫星定位方式,传统透视技法,国画绘制技巧,分为七大文化区、五大板块(名山名岭、名河名湖、名胜名迹、名村名镇、名风名俗)展示,共120个景区段,合计1600余景观,以求全方位展示长江文明风采。

11城市牵手合作,建构长江非遗合作机制 借本次大展契机,上海市、重庆市、西宁市、拉萨市、昆明市、成都市、长沙市、南昌市、合肥市、南京市和武汉市等长江流域主要城市将签订战略联盟协议,共同推动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以适应当前非遗保护流动性、跨域性的新形势、新常态,从而为构建长江流域非遗保护搭建良好工作平台、合作机制、产业通道。

[责任编辑:李宇航]

延伸阅读

查看评论发表评论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本网保持中立

请遵守相关规定
如果你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创意团论坛交流反馈。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

编辑部公告

本网热忱欢迎网友投稿,您可以从以下方式中任选其一:

投稿邮箱:whcyw888@163.com

注册论坛:创意团(www.hxci.cn/bbs/)

阅读: